銀行業2014年年報尚未出完,一季報緊隨其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上市銀行一季度凈利潤一改往昔神采,同比增速并不樂觀。此前上市銀行公布的年報顯示,2014年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速不超過10%,與早些年商業銀行凈利潤高增長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銀監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商業銀行凈利潤1.55萬億元,同比增長9.65%。而2008年至2013年,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30.6%、14.57%、34.5%、36.3%、19%和14.5%。銀行業凈利潤增速近3年來呈現不斷下降的態勢。
根據已經披露的銀行一季報數據,平安銀行2015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56.29億元,同比增長11.38%,而其2014年年度實現利潤增長超30%。民生銀行一季度凈利潤133.77億元,同比增長5.53%。中信銀行一季度凈利潤109.28億元,同比僅增2.07%。北京銀行一季度凈利潤50億元,同比增10%。寧波銀行一季度凈利潤56.27億元,同比增16.10%。由于中小銀行凈利潤增速一般相對快于大型銀行,從這幾家銀行的情況來看,一季度上市銀行平均凈利潤增速恐怕不會超過5%。
從“躺著賺錢”到“凈利增速放緩”,銀行業的日子似乎難過了不少。但是從業績情況來分析,多數銀行凈利潤下降實際并不是掙錢掙少了,而是計提撥備來覆蓋風險。此外,還有一些銀行面臨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等大環境,開始逐步改變盈利結構,進行業務調整,此刻正面臨著轉型的陣痛。
相比之下,幾家中小銀行一季度業績增長表現較為搶眼,尤其是中間業務收入增速較高,這與中小行及早作出戰略轉型不無關系。例如招商銀行在“一體兩翼”的戰略定位下,以零售金融作為發展主體,公司金融、同業金融兩翼齊飛。中信銀行在去年全面啟動零售戰略二次轉型后,個人零售客戶有了明顯增長。而更多銀行開始布局互聯網金融,如浦發銀行布局移動金融,北京銀行則在直銷銀行和智慧銀行上下了不少功夫。
不過,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正如凈利潤增速下降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樣壞,倒是中國銀行業經過多年“躺著掙錢”的好日子,終于開始認識到轉型的重要性。賺錢靠規模的思維定勢已經不適用了,中國銀行業需要抓住機會深化戰略轉型,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和比較優勢,著重于培育特色業務,只有打造特色品牌和差異化競爭優勢,才能提高賺錢的能力,無論在何種經濟周期下都能夠健康運行。
◎京華時報記者 馬文婷
內資行“人脈優先”,外資行實習生省錢。
撥備覆蓋率方面,除工行180.4%的撥備覆蓋率與去年年末幾近持平外,農行、中行、建行一季度的撥備覆蓋率較去年年末的下降幅度則集中于15-20個百分點。反觀貸款端,工行一季度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為11.3萬億,較2014年末微增2.7%;農行、中行、建行一季度貸款分別為8.5萬億、8.8萬億和9.8萬億,增幅均在4%左右。
日前,在“蘭州中川信用社合計3億元貸款”一案中,蘭州中川信用社已經勝訴。記者從某知情人士處獲悉,上次庭審結束后,被告并未上訴,該案判決目前已經生效。
6月1日起銀行卡清算業務放開,外資巨頭“勢在必得”,銀聯信用卡轉結算收入預計損失慘重 一出唱了12年的獨角戲要迎來新的玩家。但如果支付寶、財付通擁有了支付清算牌照,那這一切將變得合理合法,銀聯品牌使用費、轉接費都被分流。
兩家銀行獲得注資后,將擴大對國內基建和出口企業的支持,有助于支撐金融市場流動性,有助于穩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國家開發銀行資產總額達10.12萬億元,貸款余額突破8萬億元;中國進出口銀行目前資產總額已突破2萬億元,貸款總額逾1.5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