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份,銀行業陸續發布今年一季報。在延續去年年末凈利增速回落的同時,更讓銀行揪心的存款增速也出現了大面積回落。那么,問題來了:錢都去哪兒了?
存款增速普遍放緩
截至昨日,16家上市銀行中,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北京銀行及寧波銀行公布了一季度業績報告。
從凈利潤來看,除了中信銀行凈利增速僅為2.07%外,其余4家凈利增速均在10%以上,其中,昨日披露業績報告的北京銀行凈利潤增速為16%,寧波銀行則為16.1%。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銀行的日子過得很舒坦。北京晨報記者在已披露的銀行業績報告中看到,存款增速普遍出現大幅下降。民生銀行的業績報告顯示,一季度吸收存款總額為2.45萬億元,比今年年初存款增加了0.06%,而去年這一數字是5.11%。平安銀行吸收存款總額較年初增長了2.95%,不過,鮮明的對比是,去年增速高達13.6%。
實際上,存款增速放緩已經成為中國銀行業的通病。央行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24.89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末低0.8個和2.0個百分點。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4.15萬億元,同比少增1.64萬億元。不過也有例外,寧波銀行昨日公布的一季報顯示,該行各項存款增幅達到14.05%,較去年同期增加4個百分點。
股市火爆加大攬儲壓力
“銀行存款減少,與股市火爆有很大關系。”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直言不諱,今年一季度牛市的出現,對銀行存款影響最大。
數據顯示,僅3月份最后一周,A股新增股票開戶數就達到166.93萬戶,第五周環比增長,逼近2007年5月創造的歷史高位。“有賬戶就得放入資金才能炒股,一個賬戶放1萬元,100萬個賬戶就有100億進入股市,這個數字不可小看。”郭田勇說。
“別說存款了,就連理財產品今年競爭也很激烈,牛市加大了銀行攬儲的壓力。”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向北京晨報記者坦言,盡管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下行是大趨勢,但現在銀行理財的收益率也因牛市吸引著太多資金而不敢有所下降。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研究員溫彬表示,基礎貨幣投放減緩,監管部門整頓同業存款業務、糾正存款偏離度,也是銀行存款減少的原因。
銀行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
拉存款越來越難,銀行們被迫站在了轉型的十字路口。
實際上,銀行的轉型已經開始。北京銀行選擇了加速互聯網化的進程,與小米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布局移動支付等;而民生銀行則繼續小微、小區的“兩小戰略”,并布局直銷銀行和民生電商兩個板塊。
“銀行若再想依靠拉存款獲利,恐怕已經行不通了。”溫彬表示,現在銀行不得不綜合經營,申請更多的牌照做業務,并提高風險管控水平,爭取更多的非利息收益。
北京晨報記者 姜樊
總理密集考察銀行在過往并不多見,這被認為是敦促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境況下發揮更大作用的體現,其中所傳遞的政策信號值得關注。
昨天,正在福建考察的李克強來到興業銀行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支行。
隨著近日上市銀行年報的全部落幕,記者梳理發現,2014年10家上市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的資產管理規模年增速,幾乎集中在20%~50%,內地私人銀行業務進入高速發展期。雖然不少銀行都在大力發展這一業務,但發展模式定位不清、服務同質化嚴重以及專業人才短缺、產品創新不足也造成內地私人銀行業務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停滯不前。
4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下稱《決定》),允許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外資銀行卡組織等申請成為人民幣清算機構。另一方面,人民幣要走國際化道路,如果中國仍然對外資關閉銀行卡清算、支付服務市場,仍然對資本項目有限開放,人民幣國際化根本無法實現。
各商業銀行總行應綜合考慮市場營銷需要等因素合理確定、調整IC卡工本費上限水平及各分行實際執行的收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