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擱置了8年之久的“銀行系養老金公司”被再次重提,而且,不僅是簡單的重提。
近日,有消息稱,建設銀行已獲得建立養老金公司試點的資格,并有望在今年設立國內首家“銀行系”養老金公司。也就是說,銀行將可以通過設立的養老金管理公司開展更多的養老金業務,這無疑將給國內現有的年金市場格局帶來變化。
“建行建立養老金公司確實籌劃已久,它的介入決不是只小蝦米,而是一條體量很大的鯊魚,可以預計,隨著建行對政策障礙的突破,相關的國有商業銀行也會隨之跟進,養老金市場的競爭將更加的激烈。”4月14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博士孫博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養老金入市步伐的臨近,不排除把基本養老金納入養老金公司進行運作。
據記者了解,目前的養老金市場還很小,已經開展市場化委托管理的養老金主要集中在企業年金,而這部分的總規模不過只有7600億元,因此,銀行的介入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
角色之爭
早在2007年6月,銀監會就曾向國務院遞交過鼓勵銀行設立專業養老金公司的文件,而此舉的背景則是2006年下半年開始市場化投資運作的企業年金,只是,文件尚未批準之時就已引來各方對銀行設立養老金公司的爭議,該事就此擱置,如今,建行資質的獲得尤為顯得悄無聲息。
事實上,作為養老金的一部分,企業年金多年來一直是銀行、保險、基金、信托等金融機構的“兵家必爭之地”,各機構紛紛使出渾身解數爭取建立養老金公司的資質,希望得到更多的業務空間和話語權。
不過,早在去年下旬,就有專家建議將后續的養老基金依然交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代為管理,并非需要單獨建立養老金公司,但此方案一度被否,畢竟,就目前來看,社保基金已是萬億規模,再加上數萬億的養老金規模,無形中建立了機構投資者中的巨無霸,這樣不光無法正確評價其運營績效,甚至會有損于市場效率。
如今,隨著全國機關及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以及養老金入市的推進,后續的養老金規模以及相關業務使得金融機構難以淡定。據記者了解,就在建行獲得養老金試點資格之前,就已有幾家保險公司和銀行紛紛傳出備戰養老金入市以及正在申請成立養老金管理公司的消息,如今,審批依然在繼續。
“目前,企業年金屬于牌照式管理,包括委托人、賬戶管理人、托管人、投資管理人四種角色,金融機構的養老金公司之爭,其實就是角色之爭,也就是通過這四種角色分食養老金蛋糕。”4月14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經濟學院社保系主任孫守紀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強調,從目前我國銀行開展養老金業務的情況來看,其主要承擔托管人、賬戶管理人和受托人的角色,除了沒有保險公司特有的投資管理的資質外,銀行在建立養老金公司方面確實有很大的優勢。
據記者了解,目前的商業銀行中,有3家具有受托管理業務資格、8家具有賬戶管理業務資格、10家具有托管業務資格。其中,只有工行、建行、招行三家銀行同時持有上述三項牌照,但唯獨沒有投資管理業務資格,而這恰恰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塊業務,很明顯,各大金融機構覬覦的并非單單是養老金公司,而是其背后的巨大市場。
“相對于其他金融機構而言,銀行建立養老金公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銀行擁有龐大的渠道和人員優勢。它的觸角幾乎覆蓋了100%的縣級以上區域,而養老金業務的客戶特征恰恰是區域分散,因此更適應養老金業務小型化的趨勢;其次,銀行的信譽和龐大客戶基礎。與保險、證券相比,銀行具有無可比擬的信用保證,特別是大部分商業銀行為國有企業或者國有企業持股的情況下,銀行的信用僅次于政府,這都為開展養老金融業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最后,銀行的成本優勢和資產優勢。也就是說,與保險、基金等機構在養老金業務中只掌握資金不同,銀行還具有豐富的資產儲備,即銀行同時掌控了資金端和融資端資源,銀行一旦介入養老金業務,其銷售都可以通過自有渠道和網點進行,不會有額外成本。”孫博強調,銀行系養老金公司一旦成立,有可能會加劇分割保險公司現有的年金業務,競爭將會加劇。
重整格局
與其說金融機構爭的是角色,不如說是“一站式全流程”的服務。
“養老金分散的角色管理,無疑增加了運營成本,因此,養老金公司建立的方向一定是進行捆綁式一站式的服務。”孫守紀強調,角色的分散化已成為發展企業年金的重要障礙之一,它導致價格大戰和超低收費,無序競爭,這非常不利于企業年金的發展和中小企業的參與。
眾所周知,企業年金管理的各環節里,受托人是最牛、最有話語權的角色,它負責選擇、監督、更換賬戶管理人、托管人、投資管理人,制定年金資產配置策略,對年金管理進行監督,也就是說,其他三類機構由誰擔當,均是受托人說了算,但它確不是最賺錢的角色。
人社部規定,托管人年管理費不高于年金資產的0.2%,為此,很多金融機構紛紛抱怨“吃不飽”。
同時,保險公司特有的投資管理角色同樣使其處于“讓人歡喜讓人憂”的狀態,比如,按規定,投資管理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費不高于年金資產的1.2%,但由于年金主要用于債券投資,同時由于沒有最低收費的規定,投資管理人遠不可能達到這么高的管理費,加上投資管理人競爭激烈,很多投資管理機構只收取0.5%甚至更低,有消息稱,有的機構管理費甚至壓到了千分之一。
據記者了解,除了這種管理費用的惡性競爭,由于企業年金依然處于買方市場,而且主要是實力雄厚的大國企,中間的隱性成本很高。曾有媒體報道,一家大企業從有意向到最終交割企業年金最長有兩年時間,期間財務部門、人事部門、工會、理事會各個部門都要拜訪交流,隱性費用很高,另外還要邀請客戶上門考察,這期間的差旅費用、方案制作費用等成本都是公司的支出。
為此,在年金管理的金融機構中,養老險公司的戰績雖然最為亮眼,但近幾年大部分保險公司的企業年金業務無一例外虧損,即便有些保險公司此類業務出現了盈利,也大都是通過團險業務盈利來反哺企業年金。
“發力打造一站式全流程養老金業務模式是大勢所趨,養老金從業機構可以獨立從事養老金受托、投管、賬管、托管等業務,也可能涉及投資顧問、計劃設計等中介服務,其核心是以從業機構根據市場需要從事多項業務,以滿足客戶在養老金業務方面的全方位需求。”孫博強調,一站式全流程服務是金融機構,特別是大型金融機構參與養老金業務的最佳模式。本報記者 王曉慧 北京報道
《國務院關于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下稱《決定》)22日正式發布。值得注意的是,《決定》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申請發起設立或者投資于銀行卡清算機構的,應當依法報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
呼吁已久的銀行卡清算市場準入放開終于來了。郭田勇表示,放開準入不僅對銀聯的沖擊較大,也將倒逼整個清算行業的發展,百姓和商戶從中都能獲得好處。“從現在給出的準入條件看,下一個中國本土卡組織可能出現在大型銀行或者是大型互聯網金融公司中。
近日,李克強總理先后到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考察,四次敦促各商業銀行“減少服務收費”、“能不收的盡量不收”,使銀行收費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上市銀行2015年一季度平均業績增速有可能不到4%,環比2014年繼續下行。利好是,央行此次超預期降準有望利好銀行業績未來表現。
在一片黯淡的銀行理財市場上,本周華夏銀行光芒如炬。想必華夏銀行已經預料到這只產品的市場前景,正如南都君第一眼看到這只產品時那種激動不已的心情,華夏銀行對這只產品實行限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