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
呼吁已久的銀行卡清算市場準入放開終于來了。昨日,國務院下發《關于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并將從今年6月1日起實施。未來,在中國市場上,或將出現多家類似于現在銀聯的卡組織。
按照規定,無論是銀行還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只要符合條件的都可以申請成為類似于銀聯的銀行卡清算機構;與此同時,萬事達、VISA、JCB等國際卡組織也將可以正式進軍中國銀行卡市場。
目前,中國本土的銀行卡組織僅有銀聯一家。同時扮演著裁判員和運動員雙重身份的中國銀聯,一直成為業界詬病的話題。不僅如此,按照WTO的裁定,中國應該在2015年8月29日前開放外國外卡組織進入中國市場。去年10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已經決定“放開銀行卡清算市場”,但細則昨日才面世。
放開準入,并不代表任何企業都可以進入。按照《決定》,申請銀行卡清算機構的注冊資本不低于10億元人民幣;且提出申請前,應當連續從事銀行、支付或者清算等業務5年以上,連續盈利3年以上,最近3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等6條相關標準。而申請之后,新的卡組織還要經過籌備審查合格后,才能開業。
“有實力的機構才能進入。”不過,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北京晨報記者表示,短期內,銀聯的優勢地位仍將持續。根據《決定》給出的時間表,新的銀行卡清算機構最快兩年才能成立。
■問答
放開準入對老百姓有什么影響?
郭田勇表示,放開準入不僅對銀聯的沖擊較大,也將倒逼整個清算行業的發展,百姓和商戶從中都能獲得好處。“卡組織多了,競爭會激烈起來。提高清算效率和服務水平,都將成為這些卡組織競爭的核心實力。”
業內人士指出,充分競爭下,消費者在刷卡消費時不僅可有多種選擇,也可能會因為費率的下降而最終受益。比如一直被詬病太貴的餐飲行業刷卡費率,就可能因為卡組織之間的競爭而下降。
下一個“銀聯”會是誰?
“從現在給出的準入條件看,下一個中國本土卡組織可能出現在大型銀行或者是大型互聯網金融公司中。”郭田勇向北京晨報記者表示。
在國內,雖然沒有任何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或商業銀行公開表達過有成立卡組織的意圖,但這并不妨礙各方積極行動,此前業內對下一家卡組織的預測,聚焦在阿里巴巴和工行身上。
昨日阿里巴巴未對是否要做卡組織進行回應,僅表示“正在研究相關文件”。北京晨報記者 姜樊
《國務院關于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下稱《決定》)22日正式發布。值得注意的是,《決定》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申請發起設立或者投資于銀行卡清算機構的,應當依法報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
近日,李克強總理先后到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考察,四次敦促各商業銀行“減少服務收費”、“能不收的盡量不收”,使銀行收費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上市銀行2015年一季度平均業績增速有可能不到4%,環比2014年繼續下行。利好是,央行此次超預期降準有望利好銀行業績未來表現。
在一片黯淡的銀行理財市場上,本周華夏銀行光芒如炬。想必華夏銀行已經預料到這只產品的市場前景,正如南都君第一眼看到這只產品時那種激動不已的心情,華夏銀行對這只產品實行限購。
穩增長政策再次加碼,央行的本意還是為支持實體經濟,降準將有利于小微企業融資。目前,外匯占款趨勢性放緩,加上金融脫媒加快、股市繁榮分流存款,銀行存款增速不斷下降,負債成本上升壓力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