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股市人氣最旺,商業銀行發行的掛鉤股票理財產品也有所增多。數據顯示,上周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共計42款,數量比前一周增加五成。其中銀行掛鉤股市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增多,預期收益率超過8%,收益堪比信托。不過,分析人士表示,結構性理財產品風險較大,要謹慎購買。
由于銀行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走低,其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弱。
銀率網數據顯示,上周投資期限在一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下降0.1個百分點至4.03%;1-3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下降0.01個百分點至5.18%;3-6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4%,與之前一周持平;6-12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下降0.03個百分點至5.4%。
而掛鉤股市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則因為收益率較高再度吸引投資者眼球,商業銀行近期也加大了掛鉤股市的理財產品,因為近期股市開始面臨調整,目前商業銀行看漲看跌股市的銀行理財均有,預期最高收益達到8%,堪比信托。
比如,農業銀行近日推出一款掛鉤看漲以及看跌滬深300指數的理財產品,5萬元起購門檻,最高收益可達8.2%,最低收益1%,期限91天。
對于收益的計算,以看漲滬深300理財產品為例,如觀察日滬深300指數的收盤價大于期初滬深指數,則到期時投資者獲得8.2%的年化收益率;若小于或者等于期初滬深指數,則到期時投資者獲得1%的年化收益率。
不過,為了防止本金的波動,一般銀行只會將部分資金掛鉤股市。比如,農行的上款產品,本金由投資管理人100%投資于貨幣市場、同業存款、債券等低風險投資工具,收益部分與滬深300指數掛鉤獲得浮動收益。
銀率網分析師提示,可考慮通過掛鉤股指的保本類結構性理財產品間接參與到股票市場中。事實上,各家銀行也加大了這類產品的發行力度,掛鉤滬深300指數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的發行量明顯增加,投資者可依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購買時,需注意產品的收益計算方法以及保本條款等具體細節。
理財專家建議,在選擇結構性理財產品時,不能只關注預期收益率,更應該關心產品的結構設計,即滿足怎樣的條件才能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也就是說,掛鉤股票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并不意味著股市上漲就能掙錢。一般來講,如果股市的漲幅或跌幅遠超過理財產品設定的基準線,按照結構性理財產品設置的規則,只能按照最低的收益率標準來兌付。
北京商報記者 劉澤先 岳品瑜
黃金的貨幣化不僅有利于保護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還給中國創建人民幣相關支付結算等金融體系增加了時間。未來,中國央行甚至可以用出售和購買黃金的方式,調節金融機構以及市場的流動性。
近期,上海浦發銀行高調發起全民催收信用卡逾期,公布信用卡逾期者部分相關信息,并對提供逾期者有效聯系方式將給予一定獎勵。此次全名催收,不僅對持卡人的姓名、不完整的身份證號和地址等信息進行公示,銀行還對提供有效聯系方式的人進行獎勵。
在本次國務院批復我國三大政策性銀行的改革方案中,最大的亮點就在于明晰了國開行的定位,即開發性金融,回歸市場化為主導的定位,而不再是純政策性金融機構,這事實上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瘦身”。
數據顯示,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下滑明顯,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也出現弧形走勢。
被害人到銀行要求貸款,卻被告知必須先幫忙攬儲貸款金額2倍以上的存款,并且要定期存款一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