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監管框架已依稀可見
有人說,監管細則8月份就能出臺;有人說,監管細則出臺之后,P2P才算步入正軌;但還有人說,未來超過90%的P2P公司會死掉,其中70%會因為不符合監管標準被吃掉。
監管框架已經依稀可見,而監管的到來的確不遠。不妨猜想一下,P2P的未來會何去何從?而監管之后,會給P2P行業帶來什么?
關鍵詞1 準入門檻
銀監會創新部主任王巖岫此前公開表示,P2P行業應有一定的行業門檻。P2P業務作為分析、遴選信用信息,提供參考性信用風險分析的服務形式,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對互聯網設施運營管理也有很高的要求。從業機構應在注冊資本、高管人員的專業背景和從業年限、組織架構、風險管理、IT設施、資金托管等方面具備基本條件。同時,參與P2P業務的借貸雙方應具備一定條件,P2P機構應做好風險評估、風險提示和投融資限額等規定。
分析:牌照仍是爭論焦點
門檻是此前P2P飽受詬病的根源之一。如果沒有準入門檻,僅僅花上幾千元就可以搭建一個P2P平臺。而這樣低成本的準入,也讓P2P成為騙子的行騙天堂。
門檻的確可以將一些偽P2P公司拒之門外,但是門檻應該怎么設在業界仍有爭論,而爭論的焦點則在是否要發放準入牌照。
網貸天眼CEO袁濤向北京晨報記者坦言,P2P行業體量太小,且模式多樣、業務不同,發放牌照的做法在短期內并不現實。“我認為應劃定底線及不能觸及的紅線,比如將P2P明確定位于民間借貸的信息中介,不可以融資等。”在他看來,在投資者保護上,監管層可能會更有作為。
不過,愛投資副總裁李理向記者表示,作為信息中介的P2P,未來在資本金的要求上可能并不會很嚴。“P2P是金融信息中介,那么P2P公司就要對平臺上的信息負責任,發放牌照是個不錯的選擇。”他猜測,未來每個P2P項目標的募集人數也將有所限制。
關鍵詞2 信息中介
王巖岫表示,P2P機構應明確定位于民間借貸的信息中介。P2P機構是為借貸雙方的小額交易提供信息服務的中介機構,不應是資金經營機構,受托理財機構,也不是擔保機構。應清晰界定其業務邊界,與其他法定特許的金融業務進行區別,相互隔離。同時,防范和嚴厲打擊冒用P2P名義的非法金融活動。
分析:小微企業或將因此受益
“作為信息中介的P2P平臺,應該專注于小微企業領域。”一位P2P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此前在與銀監會相關人士溝通時發現,監管層希望民間P2P公司專注于傳統機構完全忽略卻十分廣泛的中國小微企業市場,真正地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實際上,P2P的融資能力十分可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底全國P2P成交量達818億元,逼近去年全年成交量。然而在眾多P2P行業從業者眼里看來,P2P行業的市場十分巨大,甚至談不上有同業競爭,更不用說與銀行之間的競爭。
“其實我們選擇的都是銀行放棄的市場,在銀行看來,這些小企業并非優質客戶。”一位P2P業內人士表示,這就是P2P能夠存在的原因。而在未來監管機制成熟之后,市場利率下行是必然趨勢,加上P2P網貸資金跨地域的特征,將在一定程度上打擊民間高利貸的市場。
關鍵詞3 信息披露
在銀監會的監管框架中,P2P行業應充分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王巖岫曾表示,既要向市場披露自身必要的管理和運營信息,也要做好向投資者的風險揭示和融資信息提供,開展必要的外部審計。
分析:實施方法很重要
“P2P平臺本身是個信息中介,但信息披露得并不好。”在銀監會小企業金融服務辦公室處長馮燕看來,這已經成為P2P的風險之一。更有市場人士坦言,相比P2P網貸的風控,信息披露更為重要。
有業內人士坦言,P2P平臺在推薦項目的時候,要盡可能詳盡地披露借款人的相關信息,將所有投資人有可能要了解的信息都反饋給投資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平臺與投資人在項目認知、風險識別、風險對沖手段等方面達成一致。
北京易通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康文表示,網貸行業信息披露工作很重要,多數人會認為這是對投資人的利益保障,但P2P網貸平臺作為金融中介機構,在保障投資人利益的同時,也需要兼顧保護借款人的隱私。因此,P2P網貸平臺的信息披露應該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他看來,信息披露工作很重要,但事實方法更重要。
關鍵詞4 資金托管
“P2P不應該匯集資金,在途資金和投資者的資金都要由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托管。”王巖岫表示。不過,如今的P2P資金托管卻被業界認為是“偽托管”。
分析:P2P托管或走信托之路
“現在P2P的托管,其實只是存管,并不能起到太多保障作用。”袁濤向記者坦言,P2P資金托管的本意是不讓平臺碰到資金,以防卷款潛逃,但其實無論是銀行還是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并無監管之責,P2P公司做個假單,也可以將資金套走。
未來P2P行業托管究竟會如何發展呢?一位P2P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或許未來P2P行業的托管會將走信托托管之路,也就是說,資金托管在銀行或其他機構,但是托管機構有責任和義務審核每筆資金的走向。“不過這可能會有個難點,就是對于一些小而零散的業務,托管機構的審核成本會上升。”她認為,這或將推動相關機構對P2P行業托管的研究。
而在李理看來,未來P2P資金托管或將成為中小銀行的必爭之地。“畢竟托管金放在銀行中,就能形成活期存款,對于這些銀行而言,在資金匱乏和利率市場化的雙重壓力下,P2P托管可能是個不錯的市場。”
關鍵詞5 征信建設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日前公開表示,央行目前正在準備發放相關征信方面的牌照。“其實現在有不少政府平臺已經將信息公開化,所以鼓勵民間建立征信公司,將眾多的負面信息整理起來,并作出報告,對未來發展民間融資很有必要。”
分析:或將減少P2P融資成本
“央行不給P2P開放征信系統,是有信息泄露的顧慮,而即使向P2P開放了,可能用處也不大,倒不如找第三方評級公司。”李理告訴記者,在央行的征信系統中的信息,都是有過貸款的個人或企業,但P2P所扶持的小企業卻基本上都沒在銀行貸過款。但如果找第三方評級機構則截然不同。
他表示,業內較好的信用評級公司,會針對某一企業的情況為其打分。P2P公司可以將分數作為決定是否審核通過相關項目的參考指標。“如果企業做得不錯,那么評級對于企業來說當然是件好事,不僅可以證明自己是優質客戶,而且還可以省下不少融資成本。”李理表示,如果企業沒有評級,可能其融資成本要在15%;而評級后它的融資成本可能下降至11%,而只需要花費較少的評級鑒定費。
“對于P2P平臺而言,擁有了這樣的征信系統,平臺也可以自動過濾掉一些不好的企業,節省了平臺的風控成本。”李理說。(晨報記者 姜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