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八成銀行客戶貸款遭遇職業歧視
買房、裝修、買車、結婚……貸款已經成為不少銀行客戶進行大額消費的必需品,但是在辦理貸款的同時,也有這樣那樣的經歷。在線金融搜索平臺融360日前發布《2013年融360融譽榜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辦理貸款過程中,有八成客戶遭遇過身份門檻。
《報告》顯示,如今向銀行申請信用貸款,80%的人認為銀行存在職業歧視,而僅有17%的用戶認為銀行放貸是相對公平的,這主要是因為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對于不同的職業群體劃分了不同的風險等級,這種劃分就會把相當多的體制外職工歸于高風險行列中,從而使很多用戶在銀行難以貸到款。
調查發現,公務員、國企員工、上市企業或500強企業員工是三類貸款獲批率最高的群體。2013年度融360上的貸款申請訂單中,普通企業員工占據了31.9%,個體戶占據了19.5%,而成功率卻分別只有18.2%和17.1%;公務員的貸款申請占據了總訂單的12.8%,而成功率卻高達64.2%,相對來說無固定職業群體的成功率只有1.5%。大型國企員工普遍不差錢,只占總申請量的4.8%,但最受貸款機構的鐘愛,成功率達70.3%。
“鐵飯碗”的威力不僅在貸款申請的成功率上表現得很充分,而且在貸款額度和利率優惠上可以占盡好處。不同職業身份可申請的貸款額度、貸款利率和申請難易程度有很大區別。
《報告》假設同是月收入為5000元的申請人,公務員、普通上班族和農民工這三類人群在渣打銀行、花旗銀行、宜信、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這5家機構申請貸款時可以發現,渣打銀行的現貸派,在滿足所有貸款的條件下,普通上班族可申請的貸款額度是打卡工資的2-10倍,而公務員可申請的貸款額度則可達打卡工資的10倍以上。花旗銀行的幸福時貸,在滿足所有貸款條件下,普通上班族與國家公務員在貸款額度上都是打卡工資的8-15倍,但在貸款利率上,公務員可獲得比普通上班族更優惠一些的利率。
宜信的精英貸,公務員比普通上班族可多貸5倍左右;在貸款利率上,公務員的月管理費是1.4%,普通上班族是2.3%。而上述所有銀行對于農民工則是幾乎大門緊閉,不是不予辦理,就是沒有貸款成功的可能性,只有平安銀行能貸到1萬元。
融360聯合創始人、CEO葉大清分析認為,根據申請人的職業狀況來評估貸款風險,是銀行的一個風控手段,這固然可以理解。但是這種做法未免過于“一刀切”,使得大量具有還款能力的優質客戶被拒之門外。銀行在細分用戶需求、實現產品個性化定制方面有更多的探索空間。北京商報記者 閆瑾/文 賈叢叢/制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