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多項金融細則兩會前出臺:不喊狼來了
2月18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首項金融業務細則——境人民幣(6.0746, 0.0073, 0.12%)業務實施細則公布,而這也將是自貿區金融政策細則漸次公布的頭陣。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多項金融政策細則將會在3月初全國兩會舉行之前陸續落地。
同日,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在上海美國商會關于自貿區的討論活動中透露,除了跨境人民幣支付的試驗已經啟動以外,包括跨國公司資金池的建立、國際貿易結算、跨國公司資金集中管理在內的外匯綜合改革措施以及利率市場化等金改細則將會在兩會之前出。
但處于融資匯率便利化和資本市場開放核心地位的FTA賬戶則將不會作為第一批金融細則推出。簡大年表示,(距離推出)一定也不會時間太長。“這個東西(FTA賬戶)不出來,與境外的自由劃轉和與境內的有限滲透就沒有辦法進行。”
“這次的近期推出,真的是近期出來,不是喊狼來了。”簡大年打趣說。
而對于自貿區在金融領域發展的定位,簡大年稱,上海自貿區并不是再造一個金融中心,也不是再造一個離岸金融中心,而是來試驗某些開放的金融制度、新標準、新產品和模式。
不斷落地的政策和對不斷擴大的開放領域的預期使得上海自貿區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已經在逐步增加。簡大年說,外資企業入駐自貿區的速度正在加快,目前已經有超過400家外資企業入駐自貿區。
“目前入駐的外企主要集中在貿易和服務貿易領域,這是由自貿區的特殊性決定的。”簡大年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隨著金融政策的不斷細化出來,更多金融業和金融服務業領域的外企會進駐自貿區。”
“自貿區對外資金融機構是一個逐步開放的過程,”簡大年說,“而落地的金融政策對于已經注冊在自貿區里的企業也是如虎添翼,可以成為這些企業資金運作便利的工具,逐步打開境內外融資便利的通道。”
除了修改新版的負面清單以及金融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外,自貿區的另一拓展功能——總部經濟政策的含金量也將進一步增加。簡大年透露,上海自貿區已經就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成立了一個課題,研究第一稿將在今年上半年送至國家稅務總局。
“此外,自貿區自己也在研究制定一個政策支持體系,”簡大年說,“稅收優惠政策很難一步到位,我們希望通過財政政策的支持體系、通過整個貿易便利化環境的推進,通過平臺經濟的打造和新型經濟的培育,使得以貿易為核心的功能更好地發展。”
此前曾被熱議的自貿區擴區的問題現在已經不是自貿區發展關注的焦點。簡大年說,上海自貿區并不是再造一個開發區,而是通過這個試驗田,來試驗投資貿易領域,提供金融領域先行先試的平臺。
而在簡大年看來,空間的限制也并不是自貿區核心的問題。他說,未來自貿區區內注冊、區外經營將會是常態。
而在場有企業則表示,在跨區經營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稅收優惠等政策不一致的情況,自貿區管委會的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目前自貿區已經建議嘗試在浦東新區的范圍內研究一個機制解決這一問題。
在此前公布的上海自貿區2014改革時間表中,上海自貿區將在今年推出第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制度,這讓自貿區管委會深感壓力。“是新的制度,不是新瓶裝舊酒,不是一般的操作方法。”簡大年說。(胡欣欣 慕麗潔)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