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不良率高達4.41%:溫州小微擬轉型電商
2月7日,中國農歷新春正月初八,浙江溫州瑞安江南小微企業園的吳秀云點燃了兩串鞭炮,“噼里啪啦”的喜慶中,園區內大多數企業節后第一天啟動營運。
吳秀云介紹,他們在去年下半年搬入,廠房均價僅為每平方米2200元,比原先自己蓋廠房至少便宜一半。
這個溫州小微企業園,成了溫州新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之一。當地的目標是,到2015年,建成總面積為2370萬平方米。其中,馬年春節前啟動建設了1000萬平方米。
此前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爆發至今未能恢復元氣,銀行面臨大量不良信貸,同時信貸投放收緊。據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透露的信息,區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去年原本年初承諾提供融資總額800億。但截至去年年末,銀行系融資量為165億。
至春節前,溫州企業的資金鏈、擔保鏈風險問題仍在蔓延,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仍呈上升的趨勢。
而原本就很難從銀行系統融資的小微企業,其供血系統如何求解?這個城市正在尋找新的突破口。
不良率高達4.41%
“銀行現在都忙于處置雙不良(不良貸款與不良資產),這是去年總行對我們的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一名股份制銀行高管無奈地說,由此,發放貸款反而更顯謹慎起來。“沒有98%以上的把握,我們網點寧愿放棄這筆業務。”
據浙江省銀監局的統計,截至2013年末,浙江省金融機構不良率為1.84%,較年初上升0.25個百分點,下半年提升加快。溫州依然浙江省乃至全國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的重災區,不良率又創危機后28個月來的新高。截至去年底,溫州不良率為4.41%,較年初上升了0.66個百分點。
雖然,從全國來看,浙江的不良率并不算高,但不良余額排在全國前列且還在上升,值得重視。但另一方面,浙江銀行業的利潤和撥備足夠覆蓋不良貸款,浙江金融監管機構官員認為,不必“談不良色變”。
但是,溫州不良率高企的另一個后果,是新增貸款的大幅下降。即便地方政府傾力推送,溫州銀行系統在2013年發放與年初的預期大大縮水。
早在去年各大銀行半年報統計數據出來之際,當地政府發現增量微弱,溫州金融改革領導小組于7月份便向各家銀行提出要求,確保完成全年800億的新增金融融資量。
而且,還將融資“任務”確定份額。比如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溫州分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溫州分行、城市商業銀行溫州分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村鎮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占比要求分別不低于30%、40%、50%、70%、85%。
但正如上文提到,在不良的壓力下,銀行信貸投放意愿非常小。
阿里巴巴溫州產業帶
相對于銀行系的放貸萎靡狀態,相反,這一年,企業融資更加依賴社會。溫州金融辦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新增約550億元社會融資量,超出了銀行系融資量的5倍。
對于小微園區的未來發展方向,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表示,“要把好入園關,打造成引不走的產業群”。
地方政府意欲將這些“苗苗”打造成一片片“引不走”的產業集群。由此,建立小微企業園對外招商或招租評估備案制度,設定入園門檻。一是盡可能使同行業企業集中。另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配套入園。地方政府疏引的目標非常明確,疏引同類企業的集聚集約和上下游產業的配套發展。彼此間產生相互滲透、相互依賴的生態層。
而營銷模式,地方政府顯然將電商巨頭馬云旗下的阿里巴巴作為溫州經濟復蘇的一大突破口。
發展電商經濟,被溫州市政府定為位新的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大突破口。春節前夕,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正式宣告阿里巴巴·溫州產業帶落地,同時與溫州區域內的甌海區簽訂合作協議。
產業帶作為阿里巴巴全新的B2B子站點,通過聚合特色產業帶的好商好貨,強化特色產地產業聚集效應。而且,阿里同時成了當地小微企業的一大融資平臺。
根據小微信貸新發布的去年第三季度運營數據顯示,溫州8100家小微電商在第3季度總計融資3.1億元,申請數量較去年第一、二季度暴增285%和88.3%,融資總額較之增長55%和19.2%。其中約有6800名80后、90后的年輕“掌柜”基本屬于小微業主,他們在此期間獲得阿里2.7億元的信用貸款。(李伊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