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缺席淘寶雙十一
淘寶網“雙十一”理財分會場并沒有銀行產品的展臺,盡管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已經達到10萬億元。而某股份制銀行此前計劃推出的、肩負“觸網使命”的“土豪金1”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7%)也沒能避免“下架”的結局。
“銀行理財產品 入淘 目前一直未能成行有兩個可能的原因,其一是多數商業銀行短期內難以達標 首次購買理財產品前在本行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的監管要求,其二是銀行對于IT系統能否承受淘寶網購的壓力缺乏足夠的數據論證,畢竟互聯網金融對于銀行數據系統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位股份制銀行有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該人士也強調,商業銀行原有的理財客戶通過互聯網渠道購買理財產品可以規避在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的要求,此外,現在很多商業銀行都在緊鑼密鼓的對IT系統進行升級。
而另一家股份制銀行支行行長日前也曾對記者表示,為了對接互聯網金融創新業務在“雙十一”可能遭遇的巨大壓力,該行在軟硬件設備方面做了非常大的投入和準備,甚至可以用“不惜血本”和“留出提前量”來形容籌備之力度。
當然,缺席淘寶網的“雙十一”并不意味著銀行放棄了這一時點,多家銀行選擇在官網或微信推出定制版“雙十一”理財產品,高收益仍是“主打歌”。
以平安銀行為例,該行近日共計發行了三款“雙十一”電子銀行特別計劃,其收益率分別位列該行15款理財產品收益率排名的第一(并列)、第三、第五位,其預期收益率分別為5.7%、5.5%和5.45%,且產品風險等級均偏低;而預期收益率前五名中其余的兩款產品均為起售金額為100萬元的私人銀行專享產品。
記者在淘寶網搜索銀行理財產品的過程中同時發現,雖然“銀行理財產品入淘”目前并未能實現,但是淘寶網上的“銀行店鋪”并不少,只不過這些都是“山寨版銀行”,未來銀行入淘還需清理“李鬼”。
(張 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