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管理報酬出爐 顛覆銀行剛性兌付
導讀:近日,上海農商銀行的一款名為“鑫意理財福通2013902期”的產品由于與眾不同,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收益浮動且超過一定比例后,銀行和投資人約定一定比例的分成、甚至完全不約定收益率,這是基金的收益回報方式。不過,如今這種方式漸漸出現在銀行理財產品中。
南都記者近日發現,在多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中出現基金化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一改過去銀行理財“風險低”、“類存款”的特征,甚至有點類基金的樣子。
對于該類投資產品,普益財富研究員范杰對南都記者表示,收益共享的另一面是風險共擔,投資者要通過鑒別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來規避市場風險,同時通過銀行的過往業績、資產管理規模、業務的規范性等方面推斷銀行的管理能力,從而判斷該銀行的理財產品的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
浮動管理報酬出爐
近日,上海農商銀行的一款名為“鑫意理財福通2013902期”的產品由于與眾不同,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南都記者注意到,該產品期限為1年,預期年化收益率4.5%至5.4%,特別之處在于,這款產品到期后,若收益率高于5 .4%之后,則超出部分的收益,客戶能按80%的比例獲取浮動收益,銀行按20%的比例收取業績報酬。
“這樣的收益方式,更像是以往基金的收益約定方式,不太像銀行的理財方式。”一家大型券商研究員在看完上述理財產品后如此評價。而普益財富研究員范杰也對南都記者表示,這在以往的銀行理財產品中較為少見。
范杰指出,一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就很少使用“浮動管理報酬”,即便使用,也僅限于證券投資類產品。而上海農商銀行的這款產品投資對象決定了其自身是一款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他表示,以往銀行通常只為這類產品支付一個固定的收益,超額收益由銀行獨享,相應的風險多數也由銀行承擔。上海農商銀行的這款產品特殊之處正在于摒棄了此前銀行侵占理財產品超額收益、將理財產品類存款運作的做法。
實際上,下半年以來,摒棄類存款運作的理財產品不只上海農商銀行的這一款產品。7月29日,招商銀行(10.66, 0.00, 0.00%)于發行的“招銀進寶之日益月鑫”系列產品,就沒有公布預期收益率,而是約定扣除相關費用后。
顛覆銀行剛性兌付
“這是未來銀行理財產品變革的一個方向之一。”一家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部相關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表示,這與今年以來,監管對銀行理財產的態度有一定關系。他具體指出,3月份銀監會下發的8號文指出要求銀行理財產必須“一一對應”,基金化的方向有望成為取代“資金池”的操作模式。
對于基金化趨勢,普益財富研究員曾韻佼在此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將按照投融資的方式進行資產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完全由客戶承擔,銀行將徹底擺脫“剛性兌付”的風險,推動理財業務回歸資產管理本質。不同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的競爭將演變為銀行資產管理能力的比拼,銀行在市場研究、資產配置與投資管理、流動性管理、風險控制等方面將面臨極大考驗。
不過,對于銀行理財的基金化轉變,范杰認為,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指出,近年來,行業內部一直將基金化作為銀行理財發展的方向,但卻很難有突破。其中最大的推行難度在于從現有模式向凈值管理模式的轉變。
對于未來的變化,范杰認為,上述兩款產品摒棄類存款運作實際上就是基金化改變的一個嘗試,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基金化過程有三個階段。首先是主動投資,即主動的選擇項目,而不以即存的項目為中心進行項目融資,第二階段為凈值管理,即理財產品的每一個交易日都應該有公允價值,銀行可以完全按照資產的價值變動確定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第三個階段是開放式階段,即投資者可以在約定的或任何交易日向銀行提出申購/贖回申請,理財產品與開放式基金的運作方式完全相同。
投資提醒
緊盯投資標的
對于投資者而言,這類產品對收益的影響顯而易見:之前部分銀行采取類存款的形式運作固定收益類產品,是將超額收益據為己有,同時承擔投資失敗的風險,而“2013902產品”就是銀行通過浮動收益浮動管理費機制,與投資者共享超額收益,共擔投資風險,而“日益月鑫系列”產品就是投資者完全現有投資收益,完全承擔投資風險。
那么對于投資者而言,該如何看待基金類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呢?
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師則認為,銀行推出打破剛性兌付的產品,則意味著以前盲選,只看收益率的時代結束了,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應該更加留心,在收益和風險前,做好衡量,實際上對于投資者而言需要具備更高的投資能力。
類似的銀行基金化產品,范杰認為,市場風險會體現在投資標的類別上,一般而言,權益類標的市場風險大于固定收益類標的市場風險,低信用級別固定收益類標的市場風險大于高信用級別固定收益類標的市場風險。
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基金化三階段:
1.主動投資
2.凈值管理
3.開放式基金運作方式
(陳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