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之手遏制“以錢炒錢”
導讀:今年上半年,除6月份因流動性出現異常、同業拆借利率飆升至6.58%外,前5個月利率水平大致在2.5%左右,最高達到2.92%。由于利率較低,通過拆入資金及同業存放來擴大資產規模,就成為各商業銀行的優先選擇。同時,資金拆入與拆出存在一定利差,也驅使大規模資金前往套利,加劇了資金“脫實向虛”、“以錢炒錢”。
當前,仍有巨額存量資金沒有進入實體經濟,未能發揮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作用。要實現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良性互動發展,必須通過市場化調控手段,加快改變資金錯配局面——
8月份以來,貨幣市場出現一個明顯變化,在資金面總體穩定情況下,同業拆借利率卻保持在3.5%左右相對高位。這表明,央行正在通過價格信號等市場化手段,提高金融機構同業業務運作成本,以“擠出”資金更好支持實體經濟。對此,市場機構應給予高度重視,并理解此種調控蘊含的政策指向。
今年上半年,除6月份因流動性出現異常、同業拆借利率飆升至6.58%外,前5個月利率水平大致在2.5%左右,最高達到2.92%。由于利率較低,通過拆入資金及同業存放來擴大資產規模,就成為各商業銀行的優先選擇。同時,資金拆入與拆出存在一定利差,也驅使大規模資金前往套利,加劇了資金“脫實向虛”、“以錢炒錢”。
數據顯示,2012年,同業拆借成交46.7萬億元,直逼當年GDP總值的51.93萬億元,并且拆借成交額呈年均加速增長態勢。大量資金在金融同業之間“倒手”,通過“體內循環”就可輕松獲利,自然弱化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
近年來,我國信貸、股票、債券、基金及各種金融衍生品等虛擬經濟迅速膨脹,同實體經濟發展特別是企業整體盈利水平下降的態勢,形成極大反差。今年前7個月,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10.96萬億元,同比增長24.1%;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05.24萬億元,同比增長14.5%。但前7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利潤同比增長5.1%,增速比前6月回落2.1個百分點。兩相對比,會發現有巨額存量資金沒進入實體經濟,未能發揮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
當前,虛擬經濟發展主要存在兩方面突出問題,一是高杠桿擴張,二是資源錯配。一方面,在粗放經營模式下,商業銀行普遍追求信貸規模擴張,在存貸比監管限制下,便通過同業、信托等業務放大資產規模,由此滋生不少風險和泡沫;另一方面,大量資金為追逐利潤,集中流入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象無法解決。
與此相對應,實體經濟發展中,一方面“三農”、中小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由于抵質押物不足、信貸風險較大,金融支持明顯不夠;另一方面,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資金供給卻增加。
因此,要解決上述不合理現象,必須通過結構性調整,改變資金錯配局面,實現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良性互動發展。首先,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根本。實體經濟是社會財富的根本來源,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堅實基礎,金融機構要實現長遠健康發展,必須立足于服務好實體經濟發展。其次,要大力推進金融改革。通過穩步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等,有利于市場機制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同時,降低行業準入門檻,拓寬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渠道,有利于將大量民間資本引入實體經濟,縮小民間資本的炒作空間。再次,要遏制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勢頭。虛擬經濟在支持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當前仍需大力發展。但金融創新必須植根于實體經濟,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這一要求。對單純“以錢生錢”為目的的過度加杠桿等金融創新行為,必須加強監管,擠壓金融資本套利空間,既促進經濟穩健發展,又嚴守風險底線。
原標題:以市場之手遏制"以錢炒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