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成謎 產品信息披露亟待規范

                2013-08-09 08:16    來源:中國經濟網

                    導讀:某媒體報道,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從數量來看,興業銀行未達預期收益的理財產品最多;不過從比重來看,浙商銀行更甚。今年前7個月,興業銀行共有100款理財產品未達到其發行前承諾給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水平,其問題產品占比達12.18%。浙商銀行今年前7個月共發行了29款產品,但其中有9款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率,占比高達31.03%。

                   近日,關于銀行理財產品統計數據問題,銀行和第三方機構打起了口水戰。究竟是第三方機構統計有誤,還是銀行強詞奪理?總之,這一事件暴露了銀行業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亂象。

                  同花順數據:興業銀行、浙商銀行上問題榜 

                  近日,多家媒體借用同花順iFinD數據報道了,今年前7個月,興業銀行100款理財產品未達預期收益;以及浙商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中有31.03%的產品未達預期收益率。

                  某媒體報道,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從數量來看,興業銀行未達預期收益的理財產品最多;不過從比重來看,浙商銀行更甚。今年前7個月,興業銀行共有100款理財產品未達到其發行前承諾給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水平,其問題產品占比達12.18%。浙商銀行今年前7個月共發行了29款產品,但其中有9款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率,占比高達31.03%。

                  此外,媒體援引同花順iFinD數據表示,招商銀行、廣發銀行、南商(中國)銀行、廣東華興銀行、上海銀行也分別因多款產品未達預期收益排在問題榜前列。

                  銀行強勢回應:同花順iFinD數據嚴重錯漏 

                  在以上負面報道見報的第二天,興業銀行就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了言辭激烈的“嚴正聲明”。此后,浙商銀行也給中國經濟網記者發來了一份說明。

                  7日中午,興業銀行在微博上表示,“同花順公司發布的‘銀行理財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比較表’收錄的各家銀行產品數據嚴重不全,且以銀行公布的參考收益率區間上限作為衡量標準,統計方法錯誤,違背產品的真實收益情況,造成數據完全失真、失準。”并“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

                  浙商銀行在給中國經濟網記者的說明中表示,“我行所有到期的理財產品均實現預期收益”,并懷疑可能是該行的“保本結構性產品”引起了統計數據的出入。浙商銀行解釋說,“我行公布的保本結構性產品預期收益表述為x%+M,x%是基本收益,M是或有收益。只要產品實際投資收益率達到基本收益率即實現預期收益。而或有收益M與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一年期整存整取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掛鉤,如客戶持有理財產品期間央行加息至設定值時,我行對客戶提供0.2%的額外收益,如沒有加息到設定值,則 M為0 ,所以其只是或有收益。我行1-7月到期的17款結構性產品均實現基本收益,因央行未加息,所以或有收益都為0。”

                  7日傍晚,同花順在微博名為“同花順金融數據終端iFinD”的認證微博上,對興業銀行的聲明做出回復,“同花順iFinD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來源于各銀行官方公布的數據,銀行對于自己理財產品的數據公布上不是完全公開,因此同花順收集的市場理財產品數據也并非全部。”并表示,“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本身就是為了獲取盡可能高的收益,因此從數據加工的角度來看,比較實際收益率與預期最高收益率無可厚非。”同花順也表示了“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

                  點評: 

                  規范理財產品信息披露是當務之急 

                  實際上,早在2011年,銀監會下發的“91號文件”就已明確規定,商業銀行應通過事前、事中、事后的持續性披露,不斷提高理財產品的透明度。同時,商業銀行應當載明各類投資資產的具體種類和比例區間。但是,各大銀行的執行力度,存在較大差異。 

                  就銀行來說,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方面在于,產品到期信息披露不充分,大量到期的理財產品沒有公布到期收益率;另一方面,對大量運行中產品的運行信息披露不足。從銀行官方披露的信息來看,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第三方統計機構都得不到全部且準確的一手數據。 

                  就第三方機構來說,在數據不充分、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做出的統計是否要加上詳細的說明,以免誤導數據的接收者。中國經濟網記者就第三方機構的數據來源采訪了普益財富的相關人員。對方表示,數據主要來自銀行官方的公開信息,以及跟銀行簽訂的“數據交換協議”。記者問數據統計出來以后是否要反饋給銀行核實,對方表示不用。 

                  理財產品信息披露的不透明,容易讓投資者失去投資信心。在銀行理財被越來越多投資者關注的情況下,一份清晰、明了、準確的數據信息彌足珍貴。為投資者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不僅是銀監會、銀行業協會的職責,更是銀行自身的使命,當然也離不開第三方機構的協助。只有銀行做到信息完整透明、同時第三方機構恪守職責,投資者才能真正受益。 

                   原標題:銀行理財盈虧成謎 產品信息披露亟待規范

                   (記者 蔣詩舟)

                責編:王慧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337p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日韩h片在线观看| 什么网站可以看毛片|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老板在办公室里揉护士的胸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丁香六月久久久| 日本不卡高清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 男人与禽交的方法|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户|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粉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91人成网站色www免费下载| 天天草天天干天天| 久久久久综合国产|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 国产在线91精品入口| 91精品国产一区| 在线观看网站禁入口不用下载| 丰满少妇好紧多水视频|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欧美老人巨大xxxx做受视频| 北条麻妃中文字幕免观在线 | 成人免费视频试看120秒|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爱豆在线观看网址91|免费| 听了下面湿透的娇喘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