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股份行發行理財產品最多,國有大行墊底
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同比增28.75%
盡管面臨“大資管”時代競爭加劇以及監管層規范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顯示市場需求較大。數據顯示,1~6月,國內商業銀行共發行個人理財產品20678款,同比增長28.7%,增速略低于去年同期。其中,從發行數量來看,股份制銀行最多,城商行居中,國有大行墊底。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1~6月,國內商業銀行共發行個人理財產品20678款,較2012年上半年的16059款同比增長28.7%;其中人民幣產品19885款,占比進一步升至96.17%,反映出市場對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巨大需求。
數據顯示,2013年1~6月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為4.40%,同比2012年1~6月的4.86%下滑46個基點;人民幣債券類產品平均收益4.37%,同比下滑37個基點。具體來看,1~5月,除發售結構性產品為主的外資銀行外,其余各類銀行的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都呈現小幅下滑的態勢;6月份,受市場流動性驟然緊張的影響,各銀行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均出現大幅跳漲。
專家: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已實施利率市場化
事實上,有銀行業內人士指出,由于中小銀行沒有網點及客戶優勢,理財產品已成為一些中小銀行嘗試利率市場化的戰場。這也是為什么中小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大多數情況下要比國有大行高的原因。
7月13日,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某論壇上表示,“現在膽子大的銀行都已經實施了利率市場化了,膽子大就是敢于搞理財產品,敢給儲戶發短信說多少天多少收益,膽子大的已經利率市場化了,高息攬存已經形成了,膽子小的沒敢這么快。”
本月理財產品收益料高于4~5月
利率市場化是推動中國金融改革的鑰匙。
普益財富研究員曾韻佼表示,進入7月份之后,市場流動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銀行間市場主要期限的拆借利率明顯回落,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出現下降。但近日李克強總理對貨幣政策方向的表態以及央行的市場意圖,預示著3季度市場資金面的情況不容樂觀,資金面要回到一季度的寬松狀態可能性不大。
“反映到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上,隨著銀行考核時點過去,銀行對資金的渴求程度下降,因此產品收益率會下滑,但7月份產品收益率較4、5月份還是會保持優勢。投資者在購買產品時,如果自身對資金的短期流動性要求不高,應盡量購買期限較長的產品,在較長的時間段內鎖定高投資收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