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缺錢股價暴跌 投資者對銀行股信心缺失
除了流動性緊缺的預期沖擊銀行股之外,近期中國經濟持續不見好轉,銀行將資金的高融資成本轉移到下游也是一大原因
6月24日,各個期限品種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全線大幅下滑,流動性緊張局面似乎有所緩解。然而,各家銀行如饑似渴的攬儲手段依舊。同時,昨日銀行股領跌滬指大幅下挫,進一步凸顯了投資者對銀行股信心的缺失。
資金緊缺依舊
昨日,隔夜、7天期、14天期以及1個月期的Shibor分別下滑200.3、123.2、147.7以及234.3個基點至6.4890%、7.3110%、7.0890%和7.3550%。相較于上周一度高達兩位數的利率水平,目前7%左右的水平似乎趨于正常。與此同時,各個期限品種的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全線下跌至7%左右的水平。
“就平常的水平而言,7%左右的Shibor還是相對偏高。”一位中資銀行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在上周銀行間利率不斷跳漲之后,市場傳言央行秘密向一些大型銀行投放了資金,盡管無法確定央行究竟有沒有如此操作,但是這樣的傳言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市場的預期,這也是導致Shibor回落的一大因素。”
不管央行是否秘密地向大型銀行注入了流動性,至少此次央行不公開向銀行投放資金的態度是異常堅定的。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經濟分析師李煒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這種嚴厲的堅決不入市干預的態度除了傳遞貨幣政策信號之外,也是為了達到一些實際目的。整頓銀行發行的期限錯配的理財產品,強化風險管理。目前銀行很多理財產品的資金都投向了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此前央行已多次發文警告但沒有被很好地落實,而經過這次流動性緊缺的‘緊箍咒’之后,銀行應該會有所切實地改進。因此,央行也借此達到一定的限制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融資規模不斷上升的目的。”
維持高位運行
盡管較上周創歷史新高水平,昨日銀行間的利率水平有所下降,但是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銀行間利率在一段時間內仍將相對維持高位運行。“近期銀監會整頓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外匯局打擊熱錢流入等舉措,加上季末效應等一系因素疊加直接導致了此前銀行間利率的暴漲,而銀行的惜借更是進一步推漲了市場緊張的氣氛。”不過,李煒認為,“銀行間利率高位運行的狀況至少還將維持1-2個月時間。近期各家銀行紛紛發行高收益率的短期理財產品攬儲,而這些產品大部分都將在1-3個月之后到期,很多銀行必須靠同業拆借來支付到期的本金和收益率。”
上述分析師同樣認為市場流動性緊張狀況仍將會持續一段時間,“從央行的態度來看,央行正在調整對市場流動性的調節方式,這也說明銀行資金緊張狀況不會很快得到解決。”昨日,央行辦公廳發布關于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事宜的函,央行表示,當前,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處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場變化因素較多,且臨近半年末重要時點,客觀上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央行要求,各金融機構要統籌兼顧流動性與盈利性等經營目標,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合理把握一般貸款、票據融資等的配置結構和投放進度,注重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避免存款“沖時點”等行為,保持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
銀行在天天高喊缺錢且不斷求助的情況下,在昨日股市暴跌的行情中又起到了領跌作用。昨日,A股暴跌5.3%失守2000大關,創近4年來最大單日跌幅。而其中銀行股更是集體大幅下跌并領跌大盤。截至收盤,銀行板塊中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3股跌停,寧波銀行、浦發銀行跌幅超過9%,華夏銀行、北京銀行跌幅超過8%,其余個股均大幅下挫,最抗跌的建設銀行也有近3%的跌幅。
“除了流動性緊缺的預期沖擊銀行股之外,近期中國經濟持續不見好轉,銀行將資金的高融資成本轉移到下游也是一大原因。”李煒指出,“而且中國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自然也會對銀行的息差收入帶來影響。因此,市場整體對銀行的預期不佳導致資金大規模流出銀行股。”(付碧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