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臺灣發11億寶島債 外資搶灘意在定價
6月5日,德意志銀行在臺灣發行11億元人民幣債券,是首例外資機構在臺灣發行人民幣債,并將首次面向零售投資者。本報得到的銷售文件顯示,首個外資“寶島債”分為3年期和5年期2檔,利率分別為2.45%和2.65%;11億元的總規模是臺灣迄今為止單筆金額最大的人民幣債券。德銀消息指,債券將在臺灣證券柜臺買賣中心(下稱“柜買中心”,俗稱OTC)掛牌,入場費1萬元起,是迄今所有離岸人民幣債券的最低投資門檻。
市場分析指,外資行搶灘臺灣債市,意在推動臺灣人民幣市場的擴容,為更多外資企業赴臺發債制定基準利率參考。
醉翁之意不在“債”
“隨著首家外資機構來臺發行人民幣債券,相信會吸引更多獲得國際高評級的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寶島債’。債券發行人逐漸國際化,也有利于債息利率標準的形成。”德銀董事總經理、企業及投資銀行臺灣區總裁詹翠芳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德銀已接獲多家跨國企業有意利用臺灣平臺發行人民幣企業債。
來自“柜買中心”的統計顯示,2月至今,已累計發行了5檔“寶島債”,涉及人民幣資金39億元。其中包括臺灣“中信銀行”、遠東新世紀、彰化銀行、東元電機和德意志銀行,債券票息介乎2.45%至3%。
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多家在臺注冊的外資行均積極醞釀發行“寶島債”,發行規模大致擬定在10億元左右。其中,匯豐臺灣據稱已完成審批手續,短期內完成定價;渣打銀行則傾向于在2個月內發行上市。
投行人士分析,外資銀行如此密集地發行人民幣債券,融資事小,推動市場發展、設定債券指導利率才是“醉翁之意”。以德銀為例,其國際評級為AAA或A+,屬信用質素極高的發債主體,由它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利率很容易為跨國企業所普遍接受,吸納更多外資企業赴臺發債。同樣,若國有銀行在臺成功發債,也可為更多中資企業設定債息標準。
開零售先河
德銀“寶島債”首次向散戶投資者開放認購,最低認購1萬元,與香港市場動輒50萬元的投資門檻形成鮮明對比。
某外資行駐臺高管透露,臺灣鼓勵本地投資者買入外資發行的債券,主要體現于稅收豁免上。以法定利息稅,按照收入高低個人基準稅率最高可至40%,但若本地散戶投資外資機構發行的債券,可完全豁免利息稅。
離岸人民幣債券自2007年登陸香港以來,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散戶理論上可在OTC市場購買。根據貝萊德基金的數據,90%的人民幣債券最低入場費高于或等于50萬元。散戶若要投資離岸債市,目前以購買債券基金為主。
中銀香港資產管理行政總裁區景麟表示,香港的人民幣債券通常在正式發售前已獲得機構超額認購,發債體缺乏動機對散戶開放認購,因零售渠道會增加銷售成本。長遠來看,香港居民對人民幣債券投資興趣漸長,或須引入債券ETF。
香港證監會網站披露,首只人民幣債券指數ETF已在5月31日獲得批準,由貝萊德(北亞)資產管理定于6月18日發行上市。銷售文件稱,初次發行價定于35元,每手100股,入場費低至3500元,采用港幣、人民幣雙柜臺交易。該ETF追蹤花旗人民幣債券指數,涵蓋92只離岸人民幣債券,總市值約1585億元。
“預計會有更多人民幣債券ETF產品陸續推出市場,相比債券基金,ETF直接在交易所上市買賣,投資門檻較低。除了債券基金外,散戶多了一種間接渠道來投資離岸人民幣債券。”區景麟透露,中銀香港與FTSE合作編制的人民幣債券全系列指數將于9月問世。(江家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