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更趨謹慎 私募單飛在即
據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26日,信托公司推出的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共2369只(不包含期間已清算、終止的產品),其中非結構化產品有1446只,TOT產品128只,結構化產品有795只。主要以非結構化產品為主,占比61.04%;結構化產品占比33.56%;TOT占比5.40%。
從5月20日至26日這一周內,沒有銀信合作證券投資類產品發行,銀行對發行證券投資類理財產品的態度更加謹慎。業內人士認為,私募機構通過銀行發行的產品如果表現不佳,對私募機構今后的“單飛”會造成負面影響。
銀行更趨謹慎
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統計顯示,信托公司在5月20日至5月26日的一周內私募信托產品發行4只,成立13只。綜合20周數據來看,私募產品發行數量、成立數量都呈下滑態勢。銀信合作證券投資類理財產品依然絕跡。而金融類銀信產品共發行238只,比上周多發行49只,占比達到100%,占據了整個市場。
可見,目前銀行對發行證券投資類理財產品的態度更加謹慎,甚至暫時關上了發行此類陽光私募產品的“大門”。“以往一些和陽光私募機構合作發行的產品出現問題,讓銀行不再敢輕易發行此類產品。”某信托公司的資深人士認為。
另外,目前私募可以借道券商、基金等渠道實現陽光化,對信托通道產生較大沖擊,信托也因此降低了門檻。某私募人士表示,近期有信托公司和他聯系發行產品,通道費0.8%,較之前1.5%的費率要便宜很多,而且在其他營銷方面也有優惠。用益信托工作室對此也評論稱,基金、券商對通道業務的開拓以及私募發公募產品的即將放行,讓私募基金陽光化不再只能走信托的“華山一條道”。為了留住私募客戶,不少信托公司大幅降低費用,將通道收費標準從1.5%下降至0.8%。不過有券商、基金通道只收取0.5%左右費用,甚至有些券商通道只要0.3%。
除了費用之外,做好服務也是這些通道的主要競爭戰場。比如券商在服務上就有獨到優勢,除了費用便宜,還可以提供研究報告、配比融資等服務,未來還會提供托管服務。不少私募人士都要求能直接自己下單,甚至有些私募對這方面的要求勝過費率。由此看來,未來這一塊的競爭必將是日益激烈。
私募開始注重品牌形象
隨著新《基金法》的實施,越來越多的私募機構計劃發行公募產品,同時開始注重公司品牌和形象。目前,一些較大的私募機構都已設立專門負責公司品牌營銷的崗位。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今年6月之后私募可以獨立發行產品,脫離信托、券商資管、基金專戶等平臺,這意味著私募的品牌將起到更大作用,特別是在產品募集階段。“私募公司的品牌形象來自于穩定的管理經營層、完善的估值與清算機制、持續業績回報等多個方面,從私募行業整體來看,目前私募品牌的辨識度仍然較低,不排除一些中小私募在未來仍將借助于第三方平臺發行。”某業內人士說。
投資界人士認為,以往部分私募機構也能通過銀行代銷甚至發行產品。不過,如果產品表現不好,對銀行和私募機構的聲譽都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以往有過類似投資虧損事件發生,私募機構在今后的激烈競爭中可能將處于劣勢。(高改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