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平操刀平安銀行架構重整 不復制民生模式
平安銀行醞釀半年之久的組織結構調整大幕正式拉開。日前,平安銀行內部發文宣布調整其總行組織架構。此次調整總行一級部門由原來的79個精簡至52個。其中,總行管理部門壓縮至38個,新建或整合形成了9個產品事業部、5個行業事業部。同時,圍繞客戶需求建立了多個產品部門。
事業部制改革大幕開啟
平安銀行表示,此次架構調整以“減少成本中心,增加利潤中心”為原則,將總行一級部門數由原來的79個精簡至52個。其中,增加的“利潤中心”為房地產、能源礦產、金融市場、信用卡及消費金融、私人銀行等5個行業事業部;新建或整合形成的“準利潤中心”為貿易金融部、離岸業務部、資產托管部、投資銀行部、金融同業部、票據業務部、機構金融部等9個產品事業部。
與此同時,被列為成本中心的管理部門則被壓縮至38個。
2013年初,平安銀行提出了“三步走”的銀行未來發展戰略,即銀行要在未來3至5年以對公業務為主,進入股份制銀行第二梯隊;5至8年對公和零售業務并重,進入股份制銀行第一梯隊;8至10年后成為以零售業務為主的商業銀行。平安銀行表示,此次組織架構調整正是依據上述“三步走”目標而設計,旨在通過組織架構調整,使銀行能更“接地氣”,更加貼近客戶和市場,更快洞察客戶和市場的需求。
平安銀行表示,新架構中增加了多個事業部等利潤中心,實際較調整前的架構提供了更多的領導崗位。而據媒體報道,一些民生銀行的“干將”將直接“空降”至新成立的事業部。
不復制民生模式
所謂事業部制,是銀行對經營權進行分權的組織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銀行將原有分散在各職能部門的某項(類)業務(產品)的研發、生產、營銷等職能和相應的決策權都集中到事業部,實行集約經營、獨立核算,并對該業務的全部經營管理活動和盈利狀況負責。
一提起銀行的事業部制改革,業內總會提起國內這方面改革的先行者民生銀行,加之平安銀行現任行長邵平正是“出身”民生,人們似乎更樂于將平安的架構調整和民生銀行相提并論。
民生銀行自2007年下半年開始啟動公司業務事業部改革,截至目前,已成立地產、能源、交通、冶金、現代農業、文化產業和石材7個行業事業部。對比來看,平安銀行已成立的事業部中也包含房地產行業事業部和能源礦產行業事業部。
或許為了突出自身特點,平安銀行特別將其未來踐行的事業部模式稱為“升級版”事業部,并強調了平安銀行組織架構的背后有著“不可復制”的自身特色。
“平安絕不復制民生模式。”邵平則表示。據媒體援引其話稱,“我們也學事業部,但是我們的事業部有自己的金融模式,目標市場、戰略、產品不一樣,我們是平安特色、平安模式。我們不會去復制哪一家,但是會學習和借鑒其他老大哥銀行非常優秀的管理理念、經營方法。”
什么是平安特色?“綜合金融服務優勢”正是其一。平安銀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作為平安集團重要的子公司,是服務平安集團綜合金融戰略的、執行專業化和集約化經營的全功能商業銀行。這個定位和其他股份制銀行的定位顯然不同“平安集團擁有大量的價值客戶,個人客戶約7000多萬,是能夠負擔車險、財險、養老險的優質客戶,公司客戶近400萬戶(含小微企業),還有近50萬銷售大軍,這對平安銀行來說是座金礦。”平安銀行稱。
對原總分行架構形成沖擊
平安銀行表示,不同于傳統的事業部模式,平安銀行的事業部將更多的與互聯網科技相結合,做產業和消費的整合者。據媒體報道,平安銀行的房地產事業部中將設電子商務部門,意在打造平安銀行住房電子商務平臺,并提出“三年見效,五年時間再造一個線上地產金融事業部”的初步目標。
與此同時,組織架構的調整也可看出其未來業務發展的著力點。此前,邵平在5月23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表示“投行業務是新興的利潤增長點”,并被列入平安銀行除公司、零售、同業之外的第四條業務線。平安銀行2012年年報披露的發展戰略也指出“投行方面,將通過為企業提供財務顧問、融資顧問、結構性融資安排、上市服務等,擴大中間業務收入。”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整合形成新的投資銀行部足以看出平安銀行對于投行業務的重視。
平安的架構重整計劃勾勒了一幅美好前景,但是任何一項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趟過“深水區”。事業部制必然會對原有的總分行架構形成沖擊。業內人士指出,事業部制改革分賬時,事業部會劃走各分行一定比例的業務,其中還包含成熟的增長點和熟悉的業務模式,分支行只是進行后臺和零售工作,事業部制改革也可能抽走分行的大量資產和骨干人員,導致分行的利益被分離,這種沖突需要妥善解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