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為何變虧財?解開中國老百姓投資十大死穴
在理財產品不斷豐富的同時,一些陷阱與騙局也在悄然出現本想讓錢生錢多賺個三五斗,沒想到賠個底朝天,抑或是發現所買非所要,生一肚子金融機構的悶氣。
但過去一年中,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事故開始讓我們警醒,有人買了不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有人被某些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騙了,有人賠了幾十萬、上百萬甚至上千萬,更有因為借款方跑路而徹底失敗的投資。
保住自己的財富,是理財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內容。辛辛苦苦靠著每年6%~8%收益積攢下來的投資成果,可能因為誤食一種理財毒丸而前功盡棄。
下面我們再來一一分析,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該如何避免走入投資理財的死穴和誤區。
十大死穴之一:
投資理財變成“投機虧財”。
很多老百姓一提到投資理財,就認為是去賺錢。于是變得急功近利,變得貪婪恐懼,甚至抱著賭一把的心態,“墮落”成了一個投機的“賭徒”,不冷靜分析思考,就被一些表面的高額回報廣告所誘惑,踏入陷阱,被人騙,結果到最后錢沒賺到,還虧損不少,搞得心力交瘁。有的甚至弄得生活都沒著落。陷入困境。更有甚者,甚至冒著非法的風險去放“高利貸”。
解穴理念與方法
在我們明白了投資與理財的本質區別后,就應該清醒地意識到:開源節流也是理財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先理財,在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開支后,再將每個月無需動用的資金,或者一年內不會動用的資金用做投資,在投資之前,一定要做反復細致的考察和調查,不能只看表面,不要相信任何許諾的一年翻倍賺50%之類的什么高額回報。除非是你有獨一無二的特權拿到某某特權項目,否則,都不會有太高的回報。一家企業,每年能增長30%已經是非常優秀的公司了。現在各行各業利潤都不高的。大家是否知道,即使是全球投資者們無限仰慕的美國“股神”巴菲特,其親自管理的基金年回報率也不過20%而已,但這對于一個真正懂投資的人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業績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