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排隊無下文 漢口銀行主動調整IPO募股規模
地方銀行IPO的久拖不決,無疑打亂了這些銀行的上市計劃。在大面積將上市計劃時間延期之后,面對市場及自身情況的變化,部分地方銀行甚至開始調整自己IPO的融資規模。日前,漢口銀行股東大會審議了調整該行首發股票數量及募集資金使用可行性的議案。
“上市時間的不定,確實打亂了這些銀行的上市部署,除了紛紛將上市時間延期外,自身資本情況的變化也使得部分銀行決定對首發融資方案進行調整,漢口銀行就屬于后一種情況”,某銀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調整募股規模
城商行上市目前所處的停頓狀態,讓急于成為湖北首家上市銀行的漢口銀行不得不對其原上市方案一再調整。
繼去年延長上市有效期后,漢口銀行又于日前將首發股票規模進行了調整。在日前該行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審議通過了包括《關于調整漢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在中國境內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數量的議案》、《關于調整漢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募集資金使用可行性的議案》等在內的多項議案。
漢口銀行此次調整IPO發行規模,與其數月前剛剛完成的增資擴股不無關系。完成新一輪增資擴股后,漢口銀行總股本由原來的35.18億股增至44.68億。根據《證券法》有關規定,企業IPO時,公開發行股份需達股份總數的25%;股本總額超過4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比例為10%以上。
雖然對于調整后的IPO規模,漢口銀行方面未予透露,但若按25%的比例發行股份,則增資擴股調整后可比原計劃多發行1.5億股左右。漢口銀行最初推出上市方案時總股本為35.18億股,按相關規定中25%的比例計算,約發行8.8億股。而按漢口銀行最新41.28億股總股本計算,將最多可發行10.3億股左右。
爭做省內首家上市銀行
作為湖北省內最有實力的城商行,漢口銀行早在2008年就喊出了登陸證券市場的口號。在其2008年制定的《漢口銀行發展戰略規劃(2009—2013年)》中,明確了穩步實施引進外資銀行戰略投資者、跨區域發展、上市三大戰略部署。
2010年,湖北省內共有6家城商行,當年,在湖北省政府的牽頭下將所屬包括宜昌、黃石、孝感、荊州、襄樊5家城市商業銀行改組成了省級股份制銀行——湖北銀行,并為此叫停了籌備逾一年的宜昌銀行的增資擴股計劃。而在這次“大整合”中,該省卻獨將漢口銀行排除在外。湖北省政府金融辦有關負責人當時曾表示,由于漢口銀行一家獨大,只能采取吸收兼并其他城商行的方式,各方面的協調工作難度較大。經過多年籌備,在引入聯想控股、武鋼集團作為該行戰略投資者,并徹底解決歷史不良資產等一系列問題后,漢口銀行已成為湖北省內距離上市最近的銀行。
漢口銀行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上市基礎。截至2011年末,該行資產總額達1379.60億元,比年初增加261.94億元,增長23.44%。2011年,漢口銀行實現凈利潤15.09億元,比上年增加4.93億元,增長48.46%。借此東風,在2011年9月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該行正式審議通過了《關于申請在中國境內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并上市的議案》,及其他與上市有關的議案。
A股IPO短期無望
盡管一年前就已排隊等待上市,但與其它地方銀行一樣,漢口銀行時至今日仍徘徊在A股市場之外,這也使得該行不得不將上市安排延期。在去年10月10日的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該行就審議了將上市有效期延長的議案。
去年下半年開始,漢口銀行的規模擴張開始加速。除新成立蔡甸、黃陂、江夏三家支行外,該行還在去年12月連續成立了襄陽、荊門兩家異地分行。擴張的提速加上上市閘門遲遲未能打開,漢口銀行面臨著資本補充的壓力。2011年末,該行的資本充足率及核心資本率均較2010年出現雙降,資本補充壓力凸顯。
A股融資短期無望使得漢口銀行只能靠增資擴股進行“補血”。在該行去年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與上市延期議案一同審議的,就包括該行2012年增資擴股方案的議案。2012年10月,鄂武商A曾發布公告稱,將以3.8-4元/股的價格,認購漢口銀行新增股份1億股,占漢口銀行增發后總股本的2.35%左右。公開資料顯示,漢口銀行目前總股本為35.18億股,此次增發完成后,總股本將達到44.68億股。而工商注冊資料顯示,漢口銀行已于去年12月26日完成了工商注冊變更,注冊資本為41.28億元。(呂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