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或向第三理財公司頒發信托代銷牌照
在銀行對信托產品代銷更加嚴格審查的同時,信托銷售渠道或將再遇“攔路虎”。近來,關于監管層叫停第三方代銷信托產品的消息在市場上傳得沸沸揚揚,而有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監管層或將對第三方理財機構頒發牌照,拿不到牌照的第三方理財市場將面臨大洗牌。
賣信托可獲1%~2%提成
作為信托銷售的“三條腿”之一,第三方理財機構或將面臨嚴厲的監管措施。
一家大型信托公司廣州地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近日監管層叫停第三方代銷信托產品的消息并非空穴來風。“全面叫停不太可能,但是監管層確實在醞釀新規,可能會向第三方理財機構頒發牌照,持有牌照者才可以代銷信托產品。雖然目前還是傳聞,但是據說落實的可能性很大。”他對記者表示。
據他透露,監管層第一批頒發的信托代銷牌照非常有限。“據說只有兩張,可能只有行業內的領頭羊諾亞財富和恒天財富這兩家能拿到牌照。”他說。
隨著老百姓理財和投資意識的日漸增強,目前在市場上第三方理財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了解,第三方理財的機構只需在工商注冊,區區幾十萬元注冊資本就可以開展業務。
目前,第三方理財機構可以代銷的產品種類較多,包括基金、信托、保險及其他投資品種。在第三方機構代銷的產品中,除了代銷公募基金需要申請牌照,其他產品目前尚沒有明確的準入資格和監管條例。而其中,信托產品由于涉及金額較大、提成收益可觀,又成為第三方理財銷售產品的“頂梁柱”。
信托公司的人士介紹稱,第三方理財機構銷售信托的收入主要來自信托公司。一般來說,信托公司會將信托產品在多個第三方平臺上銷售,賣出產品后第三方機構可獲得信托公司1%~2%的返點提成,而投資者不需要向第三方理財機構支付服務費用。
但是,由于市場上的第三方理財機構魚龍混雜,一些中小信托公司為了推銷其產品,可能會出現夸大收益、掩蓋風險等銷售誤導的情況,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信托公司
期望自建渠道銷售產品
雖然《信托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鼓勵信托公司建立直銷業務,而去年10月銀監會下發的《關于規范信托產品營銷有關問題的通知》,更是鼓勵信托開展異地營銷、允許信托公司設立異地營銷中心。但目前除了幾家較大的信托公司,大多數信托公司并未建立完善的銷售隊伍,信托公司“仍是銀行的附庸”。
一位信托公司的銷售人士指出,目前其公司旗下的信托產品主要通過銀行渠道銷售,“銀行銷售起碼占了80%以上,因為老百姓一般都相信銀行,涉及信托這類較大額資金的產品購買會更加傾向于從銀行購買”。
不過,在前期多次曝出銀行員工私售理財或信托產品出現兌付危機后,銀行方面加強了對信托產品銷售的排查,執行更為嚴格的風險管制措施,其代銷的信托產品必須經過總行的批準。
在銀行銷售渠道有所收縮的同時,不少大型信托公司開始在各地紛紛開設“財富管理中心”,或者通過收購第三方理財公司,來加強自銷渠道的力量,試圖將信托直銷作為其新的利潤增長點。
比如,中融信托除了將其中一個營銷中心分離出去成立第三方理財機構恒天財富之外,其第二大股東中植集團還收購了浙江省新湖集團旗下的新湖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而新湖財富內部很多銷售人員都是來自于中融信托。
上述信托銷售人士坦承,很希望能把直客銷售做起來,因為把產品交給銀行銷售,銀行基本上都拿了大頭,他們就沒什么錢賺了。
但即使有在各地開設了“財富管理中心”進行直銷的信托公司,其工作人員也坦承因為“沒有客戶資源”,直客式業務“搶不過銀行”。
第三方理財超五成業務來自信托銷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