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擴張有條件松綁
1月15日,寧波銀行(002142)發布公告稱,銀監會浙江監管局批復準其籌建金華分行,而在2012年10月,南京銀行也早公告過籌建分行事宜。這被市場解讀為城商行開設分支進行擴張實際上正在松綁。
市場的分析也得到政策層的印證。2月19日,銀監會官網披露了《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對城商行的擴張明確表述為“允許城商行在轄內和周邊經濟緊密區申設分支機構,但不跨省區,抑制盲目擴張沖動”。這意味著城商行省內設立分行正式重啟,但跨省擴張仍被定性為“盲目擴張”。
跨省擴張仍被禁
《通知》的出發點為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因此該《通知》主要針對農村金融工作,對2013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大強農惠農富農金融支持力度做出了七大部署。
其中,《通知》在表述“要積極推進涉農銀行業金融機構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加強服務能力建設”時具體提道,“按照商業可持續和‘貼近基層、貼近社區、貼近居民’原則,允許城商行在轄內和周邊經濟緊密區申設分支機構,但不跨省區,抑制盲目擴張沖動。”
一位地方監管人士認為,監管層對城商行設立分支機構松動,有利于城商行服務于基層以及增加基層金融服務的種類。同時,在未來城鎮化的過程中,當地的城商行一定需要提供相當的支持力度,才能夠使得城鎮化向前更進一步。同時,在監管工作會議中,銀監會也要求商業銀行對城鎮化做好金融配套服務。
“雖然在轄區以及經濟緊密區放開分支機構的設立,但是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速,城商行也會在規模擴張至上的理念中考慮人才、風險管控以及成本和收益等諸多現實問題,同時城商行應該打造區域內的特色銀行,根據監管機構提出的貼近居民、社區等來開展業務,這樣才能夠摒棄前些年的粗放式發展。”一銀行人士分析。
城商行異地擴張被禁緣于案件頻發。2010年末,齊魯銀行曝出票據作假案件,涉及金額巨大。而來自銀監會近幾年的年報數據也顯示,案件風險特別是基層營業網點案件風險呈現增長趨勢。
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討論會中就指責“有些地方銀行總想跨區域擴展”。
政府高層的警示迅速落實到了政策當中,銀監會制定了相關設立分支機構的考核標準,城商行異地擴張被按下“暫停鍵”!
本報記者從銀監會網站行政許可列表中注意到,自2011年3月后,除了銀行業從業人士任免信息外,出現頻率較高的是大型商業銀行以及股份制商業銀行支行機構的批復,而城商行的異地分支機構批復則少有出現在列表中。
曾經的擴張高峰
從2003年大型商業銀行改革開始,中國的銀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騰飛的時間窗口。而處于第三梯隊的城商行,從2005年也逐漸開始進入資產規模快速擴張的階段。
在2005年的全國城市商業銀行工作會議中,時任銀監會主席的劉明康則指出,各城市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區域經濟發展趨勢,選擇適當的發展模式。對于滿足各項監管要求,且對達到現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業銀行,將逐步允許其跨區域經營。
同時在會議中,劉明康也指出城商行擴張的風險,“跨區域經營并不是城市商業銀行生存發展的唯一途徑和最終目標,堅決防止和摒棄重擴張、輕管理的粗放發展模式。”劉明康在會議中講道。而粗放發展模式則在以后的會議中也經常提及。
隨著在2005年監管層的開閘,上海銀行成為了首個開設異地分支機構的城市商業銀行。在2005年12月份,上海銀行宣布,經中國銀監會審核,寧波銀監局同意上海銀行在浙江省寧波市籌建該行的寧波分行。
在積極籌備4個月后,即2006年4月份,上海銀行寧波分行正式成立。而此分行的設立,也吹響了城市商業銀行異地擴張的號角。
“雖然政策條件已經開啟,但是由于諸多客觀原因也導致了城市商業銀行以及中小銀行異地擴張動能的不足,而2009年,銀監會一紙批文則將中小銀行異地擴張的一些客觀限制條件給消除。”一位銀行業人士認為。
2009年4月16日,銀監會印發《關于中小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市場準入政策的調整意見(試行)》的通知,在該文件中,對于幾種條件下的設立分支機構的數量則不再受到限制,同時滿足一定條件的分支機構開設改由當地銀監局審批。同時,不再對中小銀行設立分支機構進行統一的營運資金要求。
政策累加效應也開始逐漸顯現!
有數據顯示,在2010年全年有62家城商行跨區域設立103家異地分支行(含籌建),擴張速度遠超2009年。
而已經上市的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也都在布局著自身的異地分支機構。根據各自的年報總結,在2011年,3家城市商業銀行都布局了10家左右的分行機構。
在城市商業銀行分支機構擴張的同時,也給自身的資產規模增長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銀監會公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和總負債數據來看,城市商業銀行從2006年開始,總資產和總負債的季度同比增長率一直處于25%之上,與股份制商業銀行增長處于膠著狀態,而位列增長率的前位。(楊中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