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稱金融宏觀調控須防通脹
昨天,央行在2012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稱,在經濟轉軌發展階段,金融宏觀調控需要始終強調防范通脹風險。
央行認為去年的貨幣信貸增長符合預期。2012年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97.4萬億元,同比增長13.8%。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0%,比年初增加8.2萬億元,同比多增7320億元,貸款結構繼續改善。社會融資增長較快,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5.76萬億元,融資結構更趨多元。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繼續下行,12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78%,比年初下降1.23個百分點,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央行分析當前的經濟形勢稱,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依然較強,推動內需增長的積極因素在增多,在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下,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同時也要看到,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緩慢,主要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加大。國內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部分領域投資沖動持續較強與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相對不足并存,結構不平衡問題仍比較突出,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當前物價對需求擴張仍比較敏感,需要特別關注預期變化可能對未來物價產生的影響。在經濟轉軌發展階段,金融宏觀調控需要始終強調防范通脹風險。
央行表示,未來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的關系,把握好貨幣政策調控的重點、力度和節奏。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著力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加大存量信貸資產的結構調整力度。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解讀:
貨幣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操作仍是首選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今年我國還將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是因為貨幣政策是一個總量政策,并不是一個結構性政策,需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他表示,無論是要保持經濟平穩增長,還是要尋找改革紅利,都需在相對穩定的貨幣環境之下進行。他指出,具體的結構調整主要是靠信貸政策,信貸政策引導資金向重點支持的領域傾斜。
國開證券分析師杜征征指出,當前我國物價水平雖基本穩定,但如措施不力,出現大幅度反彈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鑒于通脹壓力,從穩增長角度出發,貨幣政策的空間要小于財政政策。未來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上,央行仍以數量工具為主,利率工具的運用概率較低,公開市場操作仍是首選,存準率調整存在一定空間。(記者 高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