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收緊理財產品代銷 私募產品很受傷
銀監會日前召開的2013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表示,嚴格監管理財產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嚴禁未經授權銷售產品,嚴禁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產品,嚴禁誤導消費者購買,實行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分賬經營、分類管理。市場人士認為,這將嚴重影響VC/PE機構本來就已經處于困境的募資市場。
規范銀行理財
中信證券(600030)剛剛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近期多家銀行密集暴露代銷理財產品的違規問題,引發銀監會整治,銀行的聲譽受到沖擊。代銷產品的問題可能會波及銀行理財產品,促使投資人重新審視其風險。種種跡象表明,銀行理財產品的監管風暴逐漸逼近。信息不透明、風險不清晰的資金池方式可能首當其沖,理財產品的信用風險將成為焦點。
此前,銀行業協會理財業務專業委員會2012年12月11日成立。銀監會紀委書記杜金富在成立大會上表示,理財業務專業委員會將對進一步規范銀行理財市場、促進銀行理財業務健康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同時,理財業務專業委員會發布《關于加強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自律工作的十條約定》,以促進銀行理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維護客戶合法權益,培育規范銷售、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
對理財產品銷售的整治,首先重創的是私募股權、風險投資類(PE/VC)理財產品。清科研究中心認為,作為散戶LP(有限合伙人)資金的主要來源渠道,銀監會的這項決定將會給VC/PE募資市場格局帶來重大變化。
對銀行來說,這勢必削弱銀行為私募股權基金輸送“彈藥”的能力。由于銀行一線員工對理財產品大多數均背負一定的銷售任務壓力,在禁止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產品后,銀行將把注意力逐步轉向其他符合規定的理財產品。然而,由于銀行與VC/PE基金的合作貫穿于從基金募集、投資到退出的各個階段。因此盡管無法為VC/PE募資,但仍可以從資金托管、資金清算、信息支持等方面與VC/PE基金展開合作。
重創私募市場
清科研究中心認為,對于其他第三方銷售渠道來說,禁止銀行代售私募股權基金意味著他們少了一個競爭對手。
清科研究中心預計,隨著政策效力逐漸顯現,其他銷售渠道特別是第三方理財機構將會是VC/PE基金重點關注的合作伙伴,特別是一些大型第三方理財機構參與VC/PE基金募集時間較長,投資者認可度較高。但第三方理財機構缺乏相關監管,而且對VC/PE產品的風險識別能力低于銀行,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
目前第三方理財機構可以代銷的產品種類較多,包括信托、陽光私募產品、公募基金、VC/PE基金等,其中僅有代售公募基金需要申請牌照,其他產品目前尚沒有明確的準入資格和監管。因此,隨著產品線的不斷豐富,第三方理財機構納入監管范圍的呼聲將越來越高。
對于VC/PE機構來說,銀行是其散戶LP(有限合伙)的重要來源渠道,本來就已經處于困境的募資市場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盡管LP市場機構化趨勢日漸明顯,但是散戶LP仍然是LP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散戶LP數量占LP市場總數量的五成。大部分VC/PE基金均通過銀行渠道來發掘LP資源,如德同、九鼎、賽富、普凱等都與銀行渠道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一旦銀行渠道關閉,那么視散戶LP資金為重要資金來源的VC/PE機構將考慮建立自身的銷售渠道進行募資,目前九鼎、鼎暉等機構均已開設第三方理財機構進行募資。
對于散戶LP來說,2011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股票二級市場的持續低迷、IPO發審日趨嚴格,VC/PE往日的高回報難以再現,散戶LP投資VC/PE的熱情在逐漸減退,銀行理財產品風波將會更加打擊散戶LP的投資信心。此外,銀行在代銷VC/PE基金產品時,往往會參與到產品的設計等流程,把控基金風險,一旦銀行渠道封閉,散戶LP在VC/PE的選擇上將承擔更多風險。在VC/PE市場好轉之前,散戶LP的投資熱情難以恢復到往日高度。
“因為銀行面對的是最廣泛的投資人,且一旦出問題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略顯嚴苛的規定是有必要的。”上海某投資公司的負責人認為。(高改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