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資產負債表10年擴張8倍 首度縮水5100億元
就在西方國家對美聯儲、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迅速膨脹憂心忡忡之際,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卻走上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
中國央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末,其資產規模達到28.99萬億元,而在10個月前的2012年1月末,資產規模有29.5萬億元。也即是說,10個月的時間,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減少了5100億元。
對于已經膨脹了10年之久的央行資產負債表而言,5100億元的負增長或許意味著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拐點的到來。據渣打銀行報告,2002年至2011年的10年之中,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整整擴張了8倍。按資產論,中國央行已是世界最大。
在全球央行擴張資產負債表以應付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之下,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收縮,更顯難能可貴。
外匯占款“斷崖”
細究央行資產負債表,5100億元的減少額主要源自兩個子項:外匯資產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
“央行外匯資產下降主要和新增外匯占款規??s減有關?!敝袊嗣翊髮W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規模的縮減則與央行進行的逆回購、持有債券到期等有關。
央行統計顯示,2012年全年新增外匯占款僅有4946.5億元,創下10年最低;月均新增僅412億元,遠低于2010年月均2724億元和2011年月均2316億元的新增量。
“2012年,中國的外匯占款增量經歷了‘斷崖式’的下降?!敝袊缈圃航鹑谥攸c實驗室主任劉煜輝對本報稱,從2011年的2萬多億元,下滑到2012年的近5000億元,這中間沒有一個收窄的過程。
所謂外匯占款,是指央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在“雙順差”的格局之下,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央行頻繁進入外匯市場持續購匯,由此形成了巨額的外匯資產。過去的10年,外匯資產的增長也由此成為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最大的動力。
但2012年,新增外匯占款出現了“斷崖式”下降,這讓央行外匯資產增長動力衰減,進而資產負債表調頭收縮。
“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速度放緩,總資產占GDP比重逐漸收縮。”方正證券研究員石磊對本報說,一方面人民幣匯率政策更加富有彈性,另一方面在歐美危機背景下跨境資本流入明顯放緩,央行購匯態度變化,央行新增外匯占款明顯降速,導致總資產占GDP比重持續收縮。
此外,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主要是指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發放的貸款、再貼現、持有的其他存款性公司發行的金融債券以及從其他存款性公司買入的返售證券(逆回購)。
資產負債表收縮
在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悄然收縮的同時,歐美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卻大舉擴張:美聯儲、歐洲、日本三大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擴張速度遠超GDP增速。
過去的幾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美聯儲、歐洲央行都采取了非傳統的貨幣政策,如美國的QE政策、歐洲央行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這些政策導致了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張。
從2008年底開始至今,美聯儲已經連續推出了四輪量化寬松政策。與傳統工具不同,量化寬松被視為一種非常規貨幣政策操縱工具。這帶來的直接后 果就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擴張:1月16日當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為2.946萬億美元,創紀錄新高;而危機之前,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尚不足1萬億美 元。
劉元春表示,和中國的情況不同,西方國家是為了走出危機,因此,其普遍采取了非傳統的貨幣政策,即擴張資產負債表以刺激經濟增長。
“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收縮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方向。”石磊表示,從存量上看,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遠高于美聯儲、歐洲央行等,這將持續的給國內帶來巨大通脹壓力。
按照當前的匯率計算,2012年11月末,央行資產規模為28.99萬億元人民幣,即4.6萬億美元,大于美聯儲、歐央行約3萬億美元的水平。
既然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收縮值得肯定,那么從長遠看,央行資產負債表收縮會持續嗎?
“從一個中線的角度判斷,中國大概率進入了貨幣收斂的軌跡。”劉煜輝表示,“雙順差”結束等現象都有同一個指向,即經濟的結構性因素發生了變化。這是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外匯占款將進入低增長區間,甚至不排除出現凈減少。
由于外匯資產占央行資產的絕大部分,外匯資產又與外匯占款息息相關,因此,外匯占款的走勢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資產負債表的走勢。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經濟師周景彤對本報表示,與2012年相比,2013年的新增外匯占款規??赡軙^續減少。
石磊稱,長期來看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將繼續收縮,但短期不排除出現反彈的可能性。
公開市場操作崛起
外匯占款“斷崖式”下降,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收縮或將開啟貨幣政策的新時期。
石磊表示,央行資產負債表收縮將使總需求膨脹的風險逐步化解,貨幣超發帶來的惡性通脹風險下降,并將改變貨幣政策的主要形式。
石磊解釋稱,隨著被動基礎貨幣投放的放慢,央行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主動,公開市場操作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由于當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處在很高的位置,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能對銀行的資金產生較大影響,有效傳導貨幣政策意圖。
事實上,從2012年的情況看,公開市場操作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充分的釋放。
從2012年1月17日第一期逆回購開始,2012年全年,央行已在公開市場實施了近90期逆回購,累計進行了超過5.58萬億元的滾動操作。而從2002年初至2011年末的10年間,央行逆回購操作總共為59期,累計金額6103億元。
就在上周,央行還公告稱,啟用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作為公開市場常規操作的必要補充,在銀行體系流動性出現臨時性波動時相機使用。
這一工具的推出將使央行的調控更加靈活有效。招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劉俊郁對本報表示,這意味著,央行降準等政策出臺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若央行在逆回購利率上維持平穩的話,政策所起的作用在于抹平資金面的波動。
一直以來,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中,外匯資產占比超過80%以上。這種資產配置嚴重外化,意味著對內配置的資產數額較低,從而使得央行進行宏觀金融調控能力嚴重弱化。
“央行應調整資產負債表結構,提高實施貨幣政策的能力?!敝袊缈圃航鹑谘芯克L王國剛曾發表署名文章建議,細化“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和“對其他金融性公司債權”,增大在這些科目的資產配置數量。
王國剛稱,在外匯資產減少的條件下,人民銀行將有更多資產配置于國內金融部門,由此,貨幣政策調控的能力將隨之增強,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也將逐步提高。
石磊還表示,公開市場操作規模的擴大有助于形成市場化的基準利率,并且隨著匯率彈性的增強,跨境資本流動也將更加暢通,這有助于促進利率市場化的推進。
(聶偉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