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影子銀行蟻穴潰堤
中信信托“三峽全通”13億元貸款項目無法按時付息;平安信托36.5億元房產信托或現兌付危機……最近銀行業頻頻爆出的“私售門”和“巨虧門”,無一不與信托息息相關。信托業的風險,正在爆發和蔓延。
過去幾年,由于市場實際利率為負,銀行信貸規模受調控,實體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需求催生了龐大的影子銀行。光是信托行業,便通過提供比銀行高的資金回報率承接銀行不愿支持的項目,規模急劇膨脹,在短短5年時間里,規模增長了近10倍。截至11月底,信托業資產規模已達6.98萬億元。
快速擴張的背后,是信托公司項目管理和監督職責的缺失以及政府監管的相對滯后。投資項目根本沒有盈利能力,募集資金被挪用,而提供的抵押物估值虛高,形同虛設,是近期信托項目風險頻現的根本原因。而更加讓人擔憂的是,信托對銀行業的滲透,已經讓投資者和銀行防不勝防。
過去幾年信托資產規模之所以能快速膨脹,在很大程度是借助銀行的渠道和信用,通過銀行管理資產的轉移而實現的。最近兩年,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中,滿眼皆是信托貸款類的理財產品,而投向為銀行資金池的產品,很大一部分資金投的也是信托。在這些銀行正規發行的產品之外,還有多少產品是打著銀行的幌子被理財經理們私售出去的高風險信托,更是無從統計。信托資產規模的急劇膨脹,與銀行息息相關,投資者正是看好銀行的信用和監管能力,才對銀行代銷的信托趨之若鶩。
影子銀行的風險,如果處理不好,不僅會讓投資者受傷,也勢必對以銀行為主的金融系統造成致命沖擊。在過去兩年中,部分地區爆發的民間借貸危機和擔保公司截流資金案,已令銀行很受傷,溫州地區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急劇上升,而擔保公司截流案,也讓廣東銀行業損失不少。如果信托行業危機全面爆發,憑其龐大的規模和對銀行業的全面滲透,勢必讓銀行系統遭遇一場傷筋動骨的危機。近期爆發“私售門”,已經讓銀行的聲譽大打折扣。
警惕影子銀行蟻穴潰堤,加強對信托行業的監管,在銀行和影子銀行系統之間建立防火墻,已經迫在眉睫。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