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險企急發次債補充資本金
12月7日,規模達50億元的上海銀行次級債成功發行并開始計息。這是繼中國銀行、華融湘江銀行、東莞銀行之后,近期第五家發行次級債的銀行。此外,今年以來,共有10家險企累計發債1038億元。其中,四大上市公司均在榜上。
商業銀行頻發次級債的背后,是新資本監管協議即將實施的壓力。為了對接《巴塞爾協議III》的國際新資本監管標準,《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將于2013年1月1日開始施行。
21家銀行急發2000億次級債
不到一個月內,新資本監管協議便如星星之火,迅速成為各家銀行的燃眉之急。定向增發,大股東增持,乃至發行次級債,醞釀重組,已成為各家銀行補充資本的途徑。另一方面,銀監會同時也鼓勵銀行創新核心資本工具,以應對新資本監管協議的要求。但是,銀行業傳統的“融資-擴張-再融資”的資本補充方式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地步。為了應對新資本監管協議的要求,在《辦法》實施之前,各家銀行頻頻通過發行次級債券、定向增發等方式補充資本。
12月5日至7日,上海銀行在銀行業債券市場發行兩個品種共計50億元的次級債券,由中金公司作為主承銷商。據了解,近期,還有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華融湘江銀行、東莞銀行發行了次級債券,發行規模分別為400億、230億、15億和10億。而據統計,僅2012年下半年以來,就有工行、建行、中信、光大、重慶銀行、廣州農商行等19家銀行發行22種次級債券,發行總規模達1336.2億。
此外,招商銀行7月份股東大會通過的230億元的次級債也將于近日發行,農業銀行近期的股東大會也通過發行不超過500億元次級債的議案。也就是說,今年下半年以來,商業銀行明確發行補充資本的次級債券規模就已經超過2000億。此外,民生、招行、杭州銀行等15家銀行發行小微金融專項債總規模達1626.5億。
“不排除是搶年底的時間窗口。”東方證券分析師金鱗稱,“一個是新資本監管協議明年年初開始施行,發債以補充資本;另一方面,2013年后發行的次級債是有條件地計入附屬資本。”
險企年內發債1038億補充資本金
通過發債補充資本金成為險企慣用的方式。今年以來,共有10家險企累計發債1038億元。其中,四大上市公司均在榜上。今年以來國壽發行380億元10年期和15年期次級債,首期280億元募集成功后,償付能力充足率由去年末的170%提升至今年年中的231%。同時,年內太保旗下太平洋人壽發行次級債75億元,中國平安旗下平安人壽發行90億元,新華保險發行100億元。此外,中國平安獲批發行260億元次級可轉債。
在發債行列中,部分中小保險公司也借道發債儲備附屬資本金。光大永明人壽在今年5月通過增資12億元將注冊資本擴大至42億元之后,近日又獲準發行9億元的次級債;中英人壽、華泰人壽也于近期分別獲批發行次級債10億元、7億元。
保險公司人士指出,對于非上市公司來說,除了股東增資外,發債成為最大的融資渠道,因為目前發債融資成本較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