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銀行理財收益普升
年末的銀行理財市場預期收益率普遍升高。記者發現,多數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從四季度開始呈現上升態勢。進入12月,各大銀行也紛紛推出高息短期理財產品。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銀行理財將迎來一波投資機會,但也同時提醒投資者不要一味追求高收益率,選購理財產品要清楚其投資方向。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發現,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越來越高。以中信銀行為例,11月下旬,中信銀行太原分行發行的一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最低為4%,最高為5%。到了11月末至12月初發行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普遍升高,其中最低4.5%,最高達5.2%。據普益財富的統計數據,前一周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中,占比最大的仍是投資期在1-3個月的產品,其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4.17%,與11月初該類產品平均4.08%的收益率相比,漲幅達9個基點。
“到了年底銀行大考,資金相對緊張,所以這時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要更加注意投資方向。”太原市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理財師說,到了年末,各大銀行受存貸比考核壓力,開始推出高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產品,銀行攬儲“大戰”也使得近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上升。但是,并非預期收益率越高越好,投資者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收益率,選購理財產品一定要了解銀行理財資金池運作情況。
據了解,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較多,有的理財投資方向投向高收益投資領域,但高收益也伴隨著高風險,投資者選擇這類產品也會面臨本金損失和收益打折的風險。銀行理財師提醒投資者,近期購買高收益的產品時,不能只看預期收益率,還要認真研究產品的投向,投資者需要多咨詢銀行理財顧問,要清楚所選的理財產品投資方向是否穩健、安全以及是否保證本金及收益。據新華社
支招
1 一定要有銀行公章
銀行所有的正規業務,無論是自己的產品還是代銷的產品,銷售合同都應該有正式的銀行公章。除此之外,在網銀系統里也都能查到產品信息,這是確認自己資產是否在銀行的簡便方法。
2 防備心理,多種渠道打聽
投資者在進行大額投資時應時刻警惕,一般銀行理財產品均是大范圍的銷售,不會只在一家支行網點銷售,因此投資者在確定投資前可以多問幾家銀行網點,還可以通過客服熱線進行核查。
3 不要有貪便宜的想法
收益和風險是互相匹配的,高收益的產品必然有更高的風險,不要期望收益高,又沒有風險的產品。
4 大額交易一定到柜臺
銀行均有攝像頭監控,大額交易時柜員會一再提醒是否知曉其中風險,如果是指定匯到陌生賬號要尤其小心。(新京報 蘇曼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