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收益驟降80% 外幣理財成“雞肋”
記者杜冰“6月份我購買的一款美元理財產品還拿到了3%的收益,怎么現在這收益率已經淪落到了不及0.5%的地步?”在某商業銀行的營業大廳里,無奈的李先生拿著一款該行正在發售的美元理財產品募集說明書,向銀行大堂里的理財經理抱怨著。
經了解后記者得知,李先生于今年6月份購買了一款為期3個月的美元理財產品,在9月底到期后,該產品實現了3.05%的預期收益率。“那會正趕上國慶節的假日,我還與家人出國旅游。沒想到,回來后這家銀行新發售的同樣金額、同樣3個月期限的美元產品收益率已經到了0.45%的水平,差距實在太大了。”
外幣理財收益滑坡發行量驟降
李先生所言不虛。2.89%、2.75%、2.17%、1.13%、0.73%、0.58%……從今年5月份至今,美元款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在這短短6個月的時間里一路狂跌,如這組數字所示,1至3個月期限段的美元款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跌幅幾近80%。對于如李先生這樣的美元理財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
然而,對外幣理財產品失望的也不僅僅只李先生一人。自7月份以來,各外幣幣種不同投資期限類型的理財產品對于預期收益率的定價均出現了下調趨勢。記者觀察發現,歐元、港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跌幅超過一半,就連之前以“黑馬”著稱的澳元理財產品也難逃此劫。6月份,1至3個月期限的澳元款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還維持在5%以上的高位,而進入7月份以來也是一路下跌,至今僅為2.5%左右,跌幅在50%以上。
收益率的頹勢使得外幣理財產品的發行量也受到明顯打壓。據普益財富統計,5月份市場共發行近250款外幣產品,到6月、7月和8月已降至200款出頭,9月份發行款數已跌破200款,10月份發行量至今不及100款,其中美元、澳元、歐元以及港幣產品的下降趨勢較為嚴重。
“這個預期收益水平也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您看看現在的外幣存款利率就知道了。”理財經理向李先生解釋,其所在網點在9月25日時接到通知,再次將美元存款利率下調,其中一年期利率目前已經下調至1%的水平,而3個月的存款利率僅為0.4%。
外幣存款利率下調是直接誘因
據記者了解,業內普遍將這次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大滑坡的主要原因歸結于外幣存款利率的下調。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分析,今年7至9月份是收益率下滑幅度最大的時間段,而這與商業銀行紛紛下調外幣存款利率的時間節點比較吻合,印證了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與外幣存款利率之間的聯動關系。
自今年7月份以來,各大商業銀行陸續下調了外幣存款利率。為縮小境內外外幣存款的利差,7月13日,建行開始下調外幣存款利率,隨后,中行、農行和工行分別下調了美元、歐元的外幣存款利率,不久后,外資行匯豐、渣打也加入了下調隊伍。
各大銀行對外幣存款利率下調幅度明顯,利率調整涉及各個期限,降幅在25%以上。記者瀏覽中國銀行官方網站發現,8月27日,中國銀行更新了一次外匯存款利率表,主要對美元、歐元、港幣的不同期限存款利率進行了下調,其中,活期存款利率分別從0.10%、0.10%、0.02%下調至0.05%、0.01%、0.01%。此外,在10月8日的最新一次更新中,中國銀行再次下調了英鎊、歐元、澳元的存款利率,3個幣種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分別從0.75%、0.70%、1.575%下調至0.10%、0.20%、1.50%。
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預期較之前明顯減弱,加之疲軟的外貿形勢以及房地產下滑背景,導致企業和居民持有外匯意愿升高,從而外幣存款規模快速增長。但是外幣貸款增速卻無法跟上,因此造成了外幣存貸款之間較大的規模差額。“此外,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維持低利率或降低利率的行為導致國內銀行外幣存貸款業務利差呈縮減趨勢,這種外幣存貸款之間出現的供需失衡現象使得商業銀行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此種壓力致使各大商業銀行集體下調外幣存款利率。”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說。
外幣理財需謹慎權衡
在外幣投資空間縮窄的情況下,外幣理財產品是否還具有投資價值?
方瑞建議,持有外幣的投資者仍可選擇外幣理財產品,畢竟理財產品收益率相比外幣存款利率還具有優勢。同時,投資者最好選擇中長期理財產品以鎖定較高的收益率。
以美元款理財產品為例,雖然3至6個月期美元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已跌至1%,但較銀行定存而言還是具有盈利空間。
此外,也有業內相關人士表示,雖然外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相比外匯存款略高,但相比人民幣理財產品而言仍缺乏吸引力。同時,外幣市場匯率波動頻繁,境外資本市場風險較高,理財產品的風險較大。像李先生這樣手持美元的投資者,除了購買理財產品之外,做黃金類投資也是不錯的選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