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現代農業政策性銀行
訪十八大代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劉梅生。
作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系統推選出的兩名十八大代表之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劉梅生日前見到記者時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剛剛親歷了盛況空前的十八大開幕式,聆聽了胡錦濤同志所作的報告,倍感振奮、備受鼓舞。”
說起學習十八大報告的體會,劉梅生侃侃而談: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有了新定位。農發行的發展歷程表明,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才能更好地培育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好地發揮支農作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按照十八大報告要求,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服從和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切實履行好農業政策性銀行職能。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強調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著力促進農民增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這些部署與農發行的職能息息相關,必須根據中央政策要求,加大支農力度,突出支持重點,切實履行好職責。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并列,形成“五位一體”的建設格局。強調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這對農發行業務發展布局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因此要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綠色”、“循環”、“低碳”產業的支持力度。
“中央高度重視發揮農業政策性銀行的獨特作用,2004年以來連續9個中央一號文件都對農發行提出了明確要求。農發行堅決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的職能作用,根據國家需要和形勢變化不斷深化和拓展支農領域,形成了全新的業務發展格局。”劉梅生告訴記者,10年來,農發行認真執行黨和國家關于“三農”發展和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針,在改革中發展,在創新中前進,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辦好農業政策性銀行的路子,開創了改革發展的新局面,在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農發行確定了“一體兩翼”的業務發展戰略,改變了過去單一支持糧棉油收儲的局面;在“十二五”規劃中,農發行將業務發展戰略適時調整為“兩輪驅動”,即著力發展以糧棉油收儲、加工、流通為重點的全產業鏈信貸業務,著力發展以支持新農村建設和水利建設為重點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信貸業務。隨著支農力度逐年加大,農發行在農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不斷增強。2002年末,該行各項貸款余額7366億元,2007年、2012年先后突破1萬億元、2萬億元大關,2012年9月末達21178億元,比2002年末增加13812億元,年均增長11.44%。
按現代銀行要求,農發行先后出臺數十項改革創新舉措,建章立制300多件,內部經營管理的體制機制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初步建立了現代銀行框架體系。推進組織體系改革,形成分工合理、有效制衡、精簡效能的部門組織架構。建立健全內控機制,完善治貸制度,強化風險管理,建立審貸分離、差別授權的貸審體制,建立一級法人垂直管理的內審體制,實行內審特派制度。推進干部人事、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實現了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強化科技支撐體系建設,信息技術基礎平臺、經營決策平臺建設等取得重大突破。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步伐加快,信貸產品更加豐富,中間業務、國際業務等服務功能明顯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近年來農發行經營績效大幅提升。開辟了市場化籌資渠道,形成了以市場發債為主、對公存款和同業拆借為補充的多元化籌資模式,已成為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第三大發債主體,十年來累計發債24189億元,2012年9月末債券余額14630.7億元,日均存款余額4320億元,資金自給率達到87.3%,改變了過去單純依靠人民銀行再貸款的局面,成為引導社會資金回流農業農村的重要載體。信貸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在沒有外部特殊政策的情況下,不良貸款保持“雙降”,不良貸款率由2002年末的42.8%下降到目前的1.2%,年底有望降至1%以下;撥備覆蓋率9月末為277%,年底有望達到340%左右。十年來,農發行累計核銷呆賬貸款738億元。十年來累計實現經營利潤1807億元、繳納企業所得稅和營業稅及附加511億元。在國家沒有增加注資、沒有剝離不良資產的情況下,徹底扭轉了過去經營虧損的尷尬局面,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談到如何貫徹落實十八大報告精神,劉梅生語氣堅定,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是全黨全國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農發行將繼續把做好糧棉油收儲信貸業務作為業務工作的重中之重,確保支持收購不出大的問題。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糧棉油宏觀調控政策,確保國家糧棉油儲備、輪換和進出口,以及肉、糖、農資等專項儲備信貸資金及時足額供應。大力支持調控性糧棉油收購,擇優支持市場化收購。在做好支持收購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國家農業產業政策和區域布局特點,加大對糧棉油生產、加工和流通等整個產業鏈的支持力度,穩步增加農業生產基地建設、科技開發推廣、產品加工轉化、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等產前和產后環節的信貸投入,維護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穩定、市場穩定。
“我們將緊密結合中央統籌城鄉發展、'三化同步'推進和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要求,優化結構,突出重點,加大投入,加快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進程。”劉梅生表示,農發行將重點發展農用土地整治和農民集中住房建設新農村貸款業務;重點發展水利建設中長期政策性貸款業務,不斷增加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灌區配套和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河流湖泊治理、農村飲水安全、抗旱排澇體系建設等水利建設項目信貸投入;繼續支持符合國家政策要求、各級政府關注、支農成效顯著、信貸風險可控的農村交通、農業生態環境、農業生產基地、農村流通體系、農村公共設施、農村能源等貸款項目。把農發行建設成為支農作用更大、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強的一流現代農業政策性銀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