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光大銀行現2.21億大額溢價交易
上周大宗交易平均折價率降至5.27%。
上周滬深股市共發生163筆大宗交易,涉及78只個股。統計顯示,上周大宗交易共成交30.76億元,整體折價率為5.27%,較此前一周7.19%明顯回落。分析人士指出,整體折價率回落與同期平價和溢價交易數量明顯增加有關,上周共有11筆大宗交易出現溢價成交,其中光大銀行驚現大額溢價交易,另外其他銀行股平價交易的現象也屢次發生,似乎大宗交易買方對于銀行股的擔憂情緒出現緩解。
成都路橋上周共發生10筆大宗交易,成交筆數在所有個股中最多,該股上周大宗交易共成交6424.27萬元,折價率從2.99%至11.11%不等。從折價角度看,和佳股份、博云新材、國海證券、瑞康醫藥、成都路橋、中威電子等6只個股上周的折價率都超過11%,成為同期大宗交易市場折價率最高的股票。同時,上周有8筆大宗交易實現平價成交,涉及個股包括中信證券、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
同時,由于數量激增,上周溢價成交的個股更引人關注。統計顯示,上周滬深股市共有11筆大宗交易出現溢價成交情況,所涉及個股達到9只。其中,金正大11月8日發生的一筆大宗交易溢價率最高,達到3.79%;瑞康醫藥11月7日發生的一筆大宗交易溢價率最低,為0.1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1月8日光大銀行出現了一筆成交額達到2.21億元的溢價交易,溢價率為0.39%,在大宗交易平臺上高價買入銀行股,這在近期相對低迷的市場中,實屬罕見,此中原委耐人尋味。
從上周溢價成交股票的具體情況看,當前市場各方對于不少個股仍然存在分歧。一方面,上周大宗交易溢價成交的個股中,有兩只股票涉及重要股東減持,分別是超華科技和堅瑞消防。如果不考慮急需資金的情況,則可以推測重要股東和二級市場投資者對當前相關公司股價產生了分歧。另一方面,上周瑞康醫藥發生4筆大宗交易,既有小幅溢價情況,也有大幅折價的情形,且成交價相差明顯,顯示二級市場投資者之間也存在較大分歧。此外,在上周光大銀行持續下跌過程中,中金公司建國門營業部席位通過大宗交易溢價買入,如果該席位真如市場推測的那樣是QFII大本營的話,則境內外投資者對于當前銀行股的看法似乎也與市場的普遍觀點相左。
分析人士認為,大宗交易溢價成交增多或許并不意味著市場已見底,但它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因為市場真正的底部是由于樂觀投資者數量逐漸增多而形成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