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前三季稅后利潤逾1114億 同比增長9.85%
在經濟增速下行、銀行盈利預期普遍悲觀的市場氛圍中,國有大型上市銀行今年首份三季報如期披露——
10月25日傍晚,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2012年前三季度業績。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行前三季度實現稅后利潤1114.19億元,同比增長9.85%;實現本行股東應享稅后利潤1063.63億元,同比增長10.37%。若剔除去年中銀香港雷曼兄弟相關產品的影響等一次性因素,同比增長均為13.53%。
從回報看,1至9月中行凈資產收益率(ROE)為18.66%,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為1.21%,分別比上年末提高0.39個和0.04個百分點。
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中行資本充足率為13.16%,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0.38%,分別比上年末提高0.18個和0.30個百分點。
資產負債結構優化 凈息差穩中有升
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中行實現凈利息收入1894億元,同比增長13.2%。集團凈息差2.12%,比上半年提高2個基點,其中,第三季度,集團、境內人民幣凈息差分別比二季度環比上升6個和11個基點,達到2.16%和2.45%。
今年以來,中行繼續加強資產負債綜合平衡管理,主動優化資產負債結構。9月末,中行資產總額12.74萬億元,負債總額11.92萬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7.7%和7.6%。
三季報稱,中行努力提升高收益資產占比,9月末,集團客戶貸款、證券投資總額分別為69184億元和22778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9.1%和13.9%,在總資產中的占比分別提升0.67個和0.96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中行信貸投放平穩增長,9月末,中國內地人民幣貸款5085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7%。分析稱,中行繼續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重點滿足制造業、交通運輸、電力能源、批發零售等重要行業信貸需求,積極扶持戰略新興產業、文化產業、“三農”、民生消費等領域發展。中小企業業務快速發展,“中銀信貸工廠”模式下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增長37%。個人貸款持續增長,中國內地人民幣個人貸款15976億元,增長14.9%,在主要同業中的新增市場占有率比上年末提高3.4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中行大力優化負債結構,降低付息成本。9月末,集團客戶存款總額9343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0%,其中客戶存款(不含結構性存款)比上年末增長7.7%,較6月末持續增長。主要原因在于,中行努力優化產品功能,完善服務渠道,積極拓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客戶,著力擴大資金來源,改善存款結構,客戶存款付息成本穩步下降,依靠核心存款增長支撐資產業務發展。
持續加強業務創新 中間業務結構改善
根據三季報披露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行實現非利息收入799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499億元,同比略降1.8%。第三季度非利息收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分別比二季度環比增長14.1%和19.7%。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中行境內機構實現輕資本型中間業務凈收入378億元,同比增長10%,在中間業務凈收入中的占比達到80%,顯示中間業務結構的進一步改善。
據分析,這一方面是由于中行繼續發揮貿易金融業務優勢,國際結算業務穩步增長,繼續保持市場領先;另一方面是由于銀行卡業務快速發展,前三季度中國內地有效卡量和卡分期交易額同比分別增長20%和104%,推動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35%。與此同時,大力拓展新興非利息收入業務,貴金屬、保險、托管等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2%、14%和20%;此外,電子渠道服務加快發展,企業網銀、個人網銀及手機銀行客戶數分別比上年末增長54%、52%和120%。
資產質量保持穩定 重點領域風險可控
中行三季報顯示,9月末,集團不良貸款641億元,不良貸款率0.93%,比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比上年末提高16個百分點至237%,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增強。
今年以來,中行密切關注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和監管要求的變化,主動完善資產質量監控管理體系,切實做好貸后管理、定期風險排查、風險分類重檢、風險預警等工作,著力提高風險管理的前瞻性、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資產質量保持穩定。
特別是,繼續強化重點領域風險管控,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貸款總量適度,風險可控。上述三個行業貸款總額在中行全部貸款中的占比為13.5%,較上年末進一步下降,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28%、0.36%和0.99%。
當前,我國經濟增速企穩并出現積極變化,但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復雜。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中行表示,將認真執行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執行“調結構、擴規模、防風險、上水平”的工作方針,大力推進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跨境發展,積極構建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引領的全球服務體系。(李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