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實施差異化管理 小微貸款增18.2%
推動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農村金融、小微金融任務首當其沖。
銀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14.2萬億元,同比增長18.2%,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1.8個百分點。全國共組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858家,其中村鎮銀行799家。已組建村鎮銀行中60%在中西部地區,82%的貸款用于“三農”和小企業。
不過實體經濟對銀行業貸款質量的影響仍不可避免地顯現。銀監會近日披露,截至9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在0.97%以內,與年初基本持平,但從季度來看,這是年內的首次不良率反彈:今年一、二季度末的不良率為0.9%。另外,三季度末貸款損失撥備覆蓋率為290.1%,比年初提高11個百分點,與二季度末的290.2%基本持平。
農戶貸款差異化管理
作為涉農貸款重要組成部分,農戶貸款的規模穩步增長。截至2012年6月末,金融機構農戶貸款余額34840億元,比2007年末增長160%,占涉農貸款的比例達21.4%。
銀監會還于10月19日正式發布了《農戶貸款管理辦法》,從差異化管理、風險控制、激勵政策等方面鼓勵信貸支農。
《辦法》提出針對不同的農戶貸款產品,可采取差異化管理流程。如,對于農戶小額信用(擔保)貸款可以簡化合并流程,按“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動態調整”管理;對其他農戶貸款可按“逐筆申請、逐筆審批發放”管理;對當地特色優勢農業產業貸款,可適當采取批量授信、快速審批模式管理。
不良容忍度方面,提出建立農戶貸款定期考核制度,對農戶貸款的服務、管理、質量等情況進行考核,并給予一定容忍度。
一位股份行人士表示,《辦法》并未提出具體的不良容忍度指標,該行將根據《辦法》的指導意見再制定包括不良容忍度在內的具體的業務管理細則。
去年6月,銀監會發布《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提出不良貸款容忍度方面,小企業不良貸款率相對非小企業最多可上浮3個百分點。
近期,滬深都出臺了要求銀行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容忍度提高到5%的政策;廣東銀監局也發文提出銀行對小企業不良率容忍度實行差異化考核,要求銀行自行制定。
村鎮銀行近800家
銀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銀監會共核準1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設立187家村鎮銀行的規劃,其中75%在中西部地區。截至9月末,全國共組建村鎮銀行799家,其中中西部地區481家,占比60%。
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已開業村鎮銀行資產總額3190億元,其中貸款余額1782億元,農戶和小企業貸款余額合計占比81%。監管指標顯示,村鎮銀行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達28.6%,不良貸款率0.2%,撥備覆蓋率860.6%,貸款撥備率1.75%,流動性比例68.9%,杠桿率15.5%。
銀監會披露,截至今年6月末,在村鎮銀行477億元股本構成中,民營資本直接和間接持股比例約達74%,持股金額比去年末增加82億元,不少民資控股的銀行機構成為村鎮銀行的主發起行。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指出,出于防范風險及保護廣大存款人利益等因素考慮,銀監會堅持審慎監管,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村鎮銀行主發起人”。對村鎮銀行主發起人的審慎要求并非針對民資,而是在沒有存款保險制度情況下,防范金融風險、保護存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丁玉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