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攬儲大戰提前開火 競相抬高理財產品收益率
往年臨近歲末時,存貸比的考核會倒逼各家銀行展開“攬儲”大戰,不過,今年各家銀行的攬儲大戰似乎已經提前開火。記者昨日調查發現,國慶過后,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不但沒降,最近推出的一批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還普遍上升了0.1到0.2個百分點,而其中又以半年期左右的理財產品的調整最為明顯。業內人士指出,CPI重返“1時代”,央行再次降息或降準的預期進一步加強,在此背景下,投資者理財要堅持鎖定長期收益。
銀行理財產品量跌價升
普益財富此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76家銀行在境內共發行2251款個人理財產品,較8月份減少274款。其中,無論是國有銀行還是股份制銀行,又或是城商行,上個月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全部下滑。
不過,令投資者稍感欣慰的是,盡管發行量下滑,但9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卻環比上漲了0.1%,達到4.16%。以市場占比最高的1個月至3個月期的人民幣債券類產品為例,8月份的平均預期收益率還僅為3.98%,上個月已經上升13個基點至4.11%,而且預期收益率最高達到了6%。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從9月份開始貨幣市場利率整體走高,短期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沖高和3個月Shibor穩步小幅反彈均利好人民幣債券理財產品。
攬儲大戰提前“開火”
國慶后不久,部分股份制銀行悄然提高定存利率,幾乎同時,又有不少銀行將部分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也悄然提高,市場已經依稀能夠嗅出攬儲大戰的“火藥味”。
近日,工行宣布上調多款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其中一款靈活型理財產品,投資期限1至29天,收益率從原來的1%提高至1.9%;而投資期限30至59天的,收益率從原來的2.8%提高至3.2%。提高收益還不夠,工行同時還規定,該款產品的贖回資金到賬時間由T+2日調整為T+1日,爭奪客戶的決心不必言表。
而渤海銀行也同樣提高了中長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以其發行的“渤鑫理財產品”為例,9月中下旬推出的“渤鑫”131號產品,195天的投資期限,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為4.5%至4.7%,而最近推出的“渤鑫”138號產品,幾乎是一樣的投資渠道和投資風險,投資期限縮短為180天,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反而上漲至5%至5.1%。
投資思路仍為鎖定長期收益
“9月份CPI再度回歸"1時代",資金面呈現出放松的狀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也隨之下降,而且繼續下降的概率較大;同時,伴隨CPI的下降,未來央行可能再次降息或降準,一旦出現降息或降準,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降將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如果看見收益較高的中長期產品,不妨及時出手鎖定收益。”某股份制銀行杭州分行資深分析師建議,在當前市況下,投資者應回避股權類資產,盡量配置中長期債券類及穩定性較高的理財產品,以確保資產保值增值。(周文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