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有望深度參與期市 保證金存管資格松綁
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資格若重新開閘,意味著時隔多年后,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將首次向中小商業銀行開放,這有利于期貨公司拓展與銀行間的業務。
日前,國務院公布了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涉及期貨行業的相關項目共計9項,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從事期貨結算業務資格核準;銀行業金融機構從事期貨保證金存管資格認定等行政審批項目的取消尤為引人矚目。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期貨公司與銀行之間的合作將更加緊密。
保證金存管資格松綁
一直以來,《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明確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從事期貨保證金存管、期貨結算業務的資格,需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審核同意后,由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批準。業內人士預計,保證金存管業務審批可能先行放開。
監管部門2007年曾下發《商業銀行從事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和期貨結算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但后來因各方意見不一致而擱淺。截至目前,僅有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擁有期貨結算和保證金存管業務資格。
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資格若重新開閘,意味著時隔多年后,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將首次向中小商業銀行開放,這有利于期貨公司拓展與銀行間的業務,中小商業銀行自身期貨業務部門的職能也將得到有效發揮。
上海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期貨結算部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我們等這一天很久了,我到崗已經有3年,這期間我們部門已經經過幾輪人事變動,還好我留下了,現在終于看到了曙光。此前,我們已經拜訪了本地所有的期貨公司,如果政策放開,前景應該還是很美好的。”
他進一步表示,我們已經為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專門設計了流程,現在就要等更細的規則出臺。
特別結算會員申請有望
更多業內人士指出,銀行與期貨的合作不僅局限于保證金托管業務,目前國內尚無一家銀行擁有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特別結算會員資格,2010年4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首個金融期貨品種——股指期貨上市交易,但目前中金所的146家會員中,全面結算會員15家、交易結算會員61家、交易會員70家,全為期貨公司。應由銀行擔當的特別結算會員缺席至今,這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此次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從事期貨結算業務資格核準或為商業銀行成為中金所特別結算會員做準備。
股指期貨已經進入機構客戶時代,中金所網站10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目前已有60家證券公司、25家基金公司、3家信托公司以及各類機構管理的200多個理財產品,參與股指期貨套保、套利等交易,大量機構客戶涌入使得一些資本金尚可的全面結算會員在嚴格的風險監控制度面前感到了壓力。而如果有特別結算會員,則可以分擔結算壓力,又不會導致公司客戶因移倉而流失,因此期貨行業迫切需要商業銀行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服務。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銀行作為特別結算會員需承擔結算風險,監管部門對此仍有擔憂,因此特別結算會員資格不會那么快放開。(張競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