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搶食中國信用卡市場 高額年費引發爭議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我國信用卡發卡量為3.02億張,同比增長17.4%。面對國內白熱化的信用卡競爭市場,外資行倒顯得信心滿滿。
競爭已處于白熱化的國內信用卡市場,如今正承受著外資行更巨大的挑戰。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花旗銀行已成為繼東亞銀行后,第二家布局國內信用卡市場的外資行,也成為首家在國內獨立發行信用卡的全球性銀行。
多家中資銀行相關業務人士指出,外資行信用卡業務主打高端路線和全球化服務,但其不免年費的業務策略有可能會遭遇“水土不服”的尷尬。
全球化服務成賣點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二季度末,我國信用卡發卡量為3.02億張,環比增長4%,同比增長17.4%。我國信用卡數量的快速增長得益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信用卡作為首選支付結算方式。
伴隨這一數據增長的,是國內銀行信用卡業務白熱化的競爭態勢。在規模效應的影響下,眾多內資銀行追求的依舊是發卡數量這一指標。
“目前銀行的思路是,先爭取數量,形成規模效應后才能形成客戶分層的保障。“中信銀行(601998)信用卡中心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國內信用卡的普遍現狀是,信用卡產品附加值低,客戶難以感受到差異化、精細化服務,大量休眠卡和問題卡隨之產生。
國內信用卡的發行促銷手段花樣繁多,消費者辦卡時往往更關注禮品而非發卡行的服務和價值。
而目前無論對于需要固守戰場的中資行還是搶灘的外資銀行,品牌和全球化才是其競爭力的最終體現。
花旗中國個人銀行業務部總裁周永贊表示,外資行在中國獨立發行信用卡最大優勢在于品牌。記者查閱花旗用卡內容介紹發現,其發行的五種信用卡由消費產生的積分終身有效,積分還可以分享和轉移,這與國內信用卡通常設置一定積分有效期有所不同。
“永久性的積分服務只是花旗信用卡特色之一。”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花旗中國首席執行官歐兆倫向記者表示。花旗銀行目前是全球信用卡發卡量最大的銀行,數據顯示其信用卡每年的業務收入約為30億美金。歐兆倫認為,花旗信用卡現階段更注重質量競爭,雖然開卡標準與內資銀行差別不大,但審核會更細致、更有針對性。從花旗銀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信用卡發行情況分析,高質量的全球服務是提升發卡數量的有效手段。
政策推動下,中外資銀行在信用卡市場短兵相見的日子越來越近。“改變數量為王的粗放式經營模式,提升內資銀行信用卡在國外市場的使用便利性已非常迫切。”上述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相關人士表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