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3.8萬億
近日,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第四屆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上透露,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各銀行累計辦理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量達3.8萬億元,其中廣西累計辦理800多億元,服務于東盟的結算量占比為88%。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始于2009年,并于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迅速擴展至全國。對于企業而言,跨境人民幣業務能為企業提供一個自由選擇結算幣種的權利,便于我國進出口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節約匯兌成本,增強價格競爭力。
據估算,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成本比以外幣結算的交易成本平均低2至3個百分點。此外,人民幣結算出口退稅等手續也更加便利。
對于國內金融機構而言,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為我國金融業“走出去”提供了契機。
潘功勝還稱,近年來,中國與東盟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迅速,人民幣與東盟國家貨幣的直接掛牌交易進入了實質性探索,極大地推動了雙方貿易投資便利化。
目前,中資銀行在東盟國家共設立8家分行,東盟國家在華設立7家外資法人銀行、6家外國銀行分行;東盟在中國的銀行機構資產總額近2000億元人民幣,自2003年以來年均增長達38%。
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區域金融穩定機制也初步建立,中國與東盟國家在“10+3”合作框架下,務實推進清邁倡議多邊化,共同參與設立了總規模為2400億美元的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
在上述論壇上,潘功勝還建議,不斷深化區域金融市場合作。他表示,在雙邊已有本幣結算合作協作的基礎上,加快研究中國—東盟銀行間本幣清算合作的有效途徑,研究探索中國—東盟貨幣外匯交易機制,降低區域貨幣交易成本。
截至2011年末,人民銀行還與韓國、馬來西亞、香港、白俄羅斯、阿根廷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和貨幣當局簽署了總額為1.3萬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聶偉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