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銀行成銀行利潤新引擎
“5年前,我們曾經把私人銀行當作一個夢想?!痹谧蛉张e行的2012年第六屆中國銀行家高峰論壇上,招行行長馬蔚華如是形容招行開始私人銀行業務時的心情。
短短5年時間,馬蔚華口中的“夢想”不僅成為了現實,私人銀行業務還以客戶數和管理總資產每年30%的高增速成為招行利潤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2010年率先在同業實現盈利的招行私人銀行業務,2011年稅前利潤已達8.4億元。而今年來看,僅上半年便實現稅前利潤7.2億元。
高速增長勢頭
事實上,在銀行利差收窄、利潤增速下降的大趨勢下,以私人銀行業務為代表的財富管理在拉動銀行中間業務增長、促進銀行戰略轉型上的作用正日益凸顯。
目前,工、農、中、建、交五大行,招行、中信、興業、民生、浦發、光大、華夏、民生8家股份行,以及北京銀行均已推出了自己的私人銀行業務。而據了解,不少城商行也已開始布局,試圖分食私人銀行這塊“大蛋糕”。
公開數據顯示,近幾年,中資銀行財富管理對手續費及傭金的貢獻率保持在20%以上,而隨著業務種類和客戶規模的擴大,財富管理對銀行業績的貢獻度勢必進一步提升。
以招行為例,截至今年6月末,招行非利息凈收入為134.78億元,同比增加31.38億元,增幅30.35%。其中,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36.13億元,同比增長42.63%。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在中間業務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增大。
而招行財富管理范疇下的私人銀行業務,其客戶數和管理總資產已經連續5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速。截至6月末,招行私人銀行客戶數為18401戶,較年初增長11.57%,管理總資產為 4121.25億元,較年初增長11.42%。
不僅如此,在銀行業利潤增速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私人銀行業務的利潤卻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
就招行私人銀行業務的利潤來看,在2010年實現盈利后,2011年實現稅前利潤8.4億元,而今年僅上半年的稅前利潤便達到7.2億元。
境內外投資聯動
中信建投證券在一份關于銀行財富管理的報告中指出,受限于國內金融業分業經營的格局,中資商業銀行在私人銀行業務維度上更多體現出“集成商”的角色。
而隨著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這種將“上游”的信托、證券、基金、保險、陽光私募、PE等提供各自領域的產品集成于“下游”私人銀行平臺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與此同時,隨著私人銀行客戶財富目標、資產配置和服務需求的多元化發展,立足于國內市場的資產配置體系已經難以滿足他們的投資要求。
招行副行長丁偉表示,增強境內外投資聯動將是招行私人銀行業務未來的戰略重點之一。“招行將利用國內獨家的全球資產配置系統,以及永隆銀行等海外投資平臺為私人銀行客戶提供更多的海外投資服務。”
招行中報顯示,2012年3月開業的永隆銀行私人財富管理中心,截至6月末招行已經向其推薦敘作對公存款96.24億港元,對公貸款423.46億港元;推薦敘作零售存款8.33億港元,個人貸款3.14億港元,管理客戶總資產余額16.68億港元。
據丁偉介紹,招行打造的“香港平臺”一方面可以為境內客戶的境外資產提供財富管理服務,而另一方面則可以集合境內客戶的資金對外投資。而招行海外投資的內容也將擴展到IPO國際配售、境外可轉債、境外高收益債券,以及境外對沖基金等領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