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惜貸 中小銀行逆周期下注鋼貿客戶
建行等多家大行與鋼貿企業的官司剛剛“休戰”,中小銀行立刻“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了解,由于鋼貿行業被列入了大行信貸的限制行業中,大行的惜貸情緒日益濃厚。但對中小銀行來說,以前較少有機會介入鋼貿大客戶,而此時正是一次“牽手”的良機。
大行惜貸
“鋼貿企業基本上很難拿到新的授信,新客戶很少,老客戶還是維持原來的額度。”一家國有大行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總行層面對行業限制內貸款的投放很謹慎,尤其是鋼貿行業正在風口浪尖,銀行回收資金更積極一些。
據稱,廣東、浙江等地,部分銀行的一些支行已經暫停了這塊的貸款,甚至不做成品鋼材抵押貸款,而建行、民生、光大等銀行與鋼貿企業的糾紛也都還沒有落定,投放貸款更是不可能。
“鋼貿行業貸款出事之后,銀行有了深刻教訓,肯定也不敢隨便放貸。”上述人士表示,上海鋼貿企業被銀行追債一事最近在全國鬧得沸沸揚揚,影響很大。
據了解,上海弘誠鋼材市場在被光大銀行起訴之后,原有鋼貿企業已悉數散盡,而其他涉及糾紛的鋼貿企業資金狀況也不理想。
中金公司在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鋼鐵行業供給過剩局面的加劇,導致行業基本面的惡化開始向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表蔓延。總體表現為:鋼鐵行業毛利率全面下滑;凈資產縮水;短期融資上升,增加償債壓力;籌資困難,股權融資方式多擱淺;凈現金流全面告負。
報告顯示,在A股28家上市鋼企中,短期借款余額較年初上升14.1%,增加了企業短期償債壓力,鋼企資金鏈也趨于緊張。在企業長期債務結構中,銀行借款下降15%,債券余額增加36%,企業更多通過資本市場來進行融資。
小行謀變
大行在危機中注重風控,而小行則垂涎客戶。一般情況下,對于小銀行而言,鋼鐵企業客戶以往是很難“夠得上”。但是,目前的行業危機卻成了中小銀行“逆周期”搶市場的好時機。
“以前鋼鐵企業的銀行融資很容易,大銀行也很支持,但今年的合作有些許的不順暢。從企業的利益出發,現在我們也會和一些小銀行展開合作。”北方一家鋼鐵企業的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該鋼鐵企業在上周已經與一家中小銀行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簽約銀行將對該企業提供較為全面的金融支持。
該人士表示,以前大行的授信甚至有“過量”的情況,而現在企業的資金鏈緊張,銀行的授信也削減了部分,而中小銀行與企業的合作意愿很強,這個時候雙方都有較大的合作空間。
據相關報道,廣東本地的新興法人銀行——廣東華興銀行也在本月4日的金融系列產品的會議上,表達了希望通過逆周期操作為鋼材供應鏈提借金融服務的意愿。而江蘇銀行則以實際行動表現出對鋼貿金融的興趣,一次給予中天鋼鐵15億元授信,同時這也是第一次對中天鋼鐵進行信貸投放。
“小銀行的合作目標性很明確,大型企業或國企,這樣風險會相對低一些。一般性門面的貿易商則不會在銀行的合作范圍內,這也是出于風險方面的考慮。其實,在客戶和風險方面,銀行首先會考慮自身的需求。而對小銀行來說,目前客戶資源才是最重要的,而鋼貿行業信貸融資一般直接,且資金量大,小銀行會在風險可控范圍內來多攬一些客戶資源,這也是小銀行的一個機會。”某證券公司銀行分析師表示,小銀行的貸款資金量不會有大行多,但客戶對小銀行的意義卻很不一般。(楊井鑫)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