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消協“叫板”銀行 向不合理收費開刀
年初銀監會掀起“明碼標價”風潮,但卻未能平息消費者對銀行仍存亂收費的怨聲載道。昨日,北京市消協向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正式提交了《關于進一步提升銀行業服務水平的建議》。提出了包括各級銀行監管部門設立專司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引入價格聽證機制,取消養老金異地支取費和信用卡全額罰息等不合理收費的六項建議。專家認為,消協集中替消費者向監管機構提出建議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希望這些建議能夠被采納。
協會統一建議望能更給力
據介紹,今年5月21日起,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向社會征集對銀行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截至7月1日,通過電子郵件、信件等方式共收到各類意見建議373條。
北京市消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日常收到涉及銀行服務的咨詢投訴及此次征集活動中消費者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向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提出了六點建議。
對于這次北京市消協的建議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監管機構也只能是對此做一個參考的作用,最終出臺的《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未必會全部采用,但是首次由消費者協會通過征求消費者的意見統一向監管部門遞交建議,總體上會比個體發出的聲音有力很多,采納的可行性也相對提高。郭田勇表示,目前央行和銀監會都很重視消費者保護這方面的工作,包括央行要成立消費者保護局等,對接下來怎樣在金融消費中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各部門要攜手,共同研究。
金融消費者權益也需保護
北京市消協指出,目前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關于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幾乎是空白,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法律制度尚有缺失,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基本路徑,即投訴與受理機制也不健全。“我們認為,在各級銀行業監管部門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研究、解決銀行業面臨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的組織保障。”不過,消協的這項建議實際上已經是目前我國監管機構正在著手解決的問題。
針對收費項目,北京消協還建議在《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增加“在銀行收費項目中對涉及不特定多數消費者群體利益的收費項目引入價格聽證機制”的規定,取消養老金異地支取費、小額賬戶管理費和信用卡全額罰息者三項不合理收費。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牽頭起草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北京市消協認為《辦法》中政府定價、指導價僅有23項與自主定價在比例上略顯不足。建議適度擴大政府定價與指導價的范圍,同時增加消費者的話語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