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松信貸政策效應正邊際遞減
在市場普遍預期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將于月內調降存款準備金率時,中國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昨日在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稱,隨著有效信貸需求的下降,寬松信貸的政策效應正在邊際遞減,迫切需要財政政策以及其他相關政策跟進。
由于上周和本周逆回購到期量共計3730億元,分析師多預計央行將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時點為本月中下旬。但業內人士指出,閻慶民的這一表態或許意味著這一降存準預期有可能落空。
央行昨日進行了7天期200億元逆回購,中標利率為3.30%。央行分別在上周二、四進行了500億元、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但受前期逆回購集中到期(1680億元)的影響,公開市場并未延續凈投放態勢。
宏源證券(000562)固定收益部高級分析師何一峰表示,之前央行同時對正回購和逆回購詢量,目的在對市場流動性的松緊程度進行摸底。詢量的結果表明,市場資金面仍然偏緊,7天回購利率仍在3.26%附近,最后出了少量逆回購,央行還會進一步降準。
而閻慶民更強調財政政策的作用,認為“穩增長”而非“保增長”的特定要求更需多種政策互為補充,當前諸多領域迫切需要加大財稅投入力度。從相當長一段時期來看,中國經濟金融運行會呈現3個特征:單純依靠國家投資增長助推經濟不可持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部分壟斷行業;單純依靠信貸增長助推經濟不可持續,鼓勵直接融資方式支持經濟增長;單純依靠釋放流動性助推經濟不可持續,鼓勵銀行探索創新融資方式。
閻慶民建議,加快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減輕稅收負擔,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提高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稅收起征點,對小微企業社保繳款由企業負擔的部分,鼓勵地方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加快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減少重復征稅;加快出口退稅申請審核進度,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壓力。(肖中潔)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