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銀行扎堆在京設點 營業點少儲戶不買賬
隨著金融市場的放開,外地城商行近兩年在北京也開始遍地開花,渤海銀行、杭州銀行、上海銀行、包商銀行、蘇州銀行、寧波銀行、大連銀行、錦州銀行等等先后都在北京落戶安家。這么多外地城商行紛紛落戶北京,它們究竟看中了北京的什么?對本地銀行構不構成威脅?本地消費者買不買賬?競爭給市民帶來了什么?外地銀行在京的困惑是什么?記者日前進行了走訪調查。
調查
營業點少儲戶不買賬
記者觀察發現,這些城商行中,在京開設的分行大多數僅有兩三個營業點,僅上海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等幾個銀行開設了多個營業網點,但數量也僅有五六個(詳見下述表格)。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選擇來這些城商行辦理業務的人卻并不多。記者看到金融街上的上海銀行開了八個窗口,然而只有兩個窗口在辦理業務。同樣是在金融街上的大連銀行里,記者看到對外開了四個窗口,但在記者采訪之時,卻是一個顧客都沒有。而在江蘇銀行,記者看到開了7個窗口,而只有一個窗口在辦理業務。在南京銀行也僅有稀稀拉拉的幾個客戶在辦理著相關業務,而其他銀行亦是如此。客戶量明顯不足是目前外地城商行最致命的硬傷。
倚重人性化服務攬客
在大連銀行和上海銀行門口,記者分別看到“小心臺階、注意安全”的黃色地貼。在上海銀行門口的自動取款機前,記者看到ATM自動取款機、CDS存取款一體機、XDM外幣兌換機三機并排,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浙商銀行小企業銀行部客戶經理張晉中對記者說:“目前從服務上我們價格合理,公開透明,力求比其他銀行更人性化、做得更好”。南京銀行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政策上我們雖然跟所有銀行都一樣,但從服務效率上占有優勢,來這里辦業務的人不會像去國有銀行那樣排隊了。”對此,江蘇銀行前臺接待員劉云婷也對記者說,“在服務上,我們雖然網點少,但前來辦理業務的人員也少,免去了客戶的等待時間。”
主要瞄準在京外地企業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城商行不以個人業務為主,但個人業務也辦理,而且很多銀行主打服務在京的外地企業。在上海銀行里,記者看到正在辦理業務的顧客正操著滿口的上海口音向銀行柜臺工作人員問話。上海銀行的一位客戶經理表示,銀行設在北京,主要還是希望吸引北京的個人客戶和企業,但上海的本土客戶也愿意來這兒辦理業務,“畢竟有個人歸屬感”。
一位在北京某公司做出納的天津人也對記者說:“因為我家就是天津的,所以在銀行的選擇上我更傾向于去渤海銀行辦理公司和個人業務,不僅更有親切感,而且辦理起來還不用像在其他銀行那樣排隊。”
為吸引客戶優惠多多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在這些外地商行北京分行中,不少銀行將自己專門定位于服務中小企業。面對現在中小企業貸款難等問題,不少銀行卻選擇推出“無需擔保”等業務。
大連銀行工作人員介紹說,最高可授信50萬元。雖然是“無需擔保”業務,但他們的條件也有比較嚴格的限制,需要企業法人在北京市城六區內有房產,可給予其凈資產10%額度的貸款。
浙商銀行北京分行小企業銀行部客戶經理張晉中對記者說:“我們目前在北京分行做了多種優惠活動,客戶開卡不收手續費,小企業在銀行授信的客戶轉賬銀行也不收手續費,柜臺轉賬更不需要收取手續費。”南京銀行北京分行客戶經理賈小莉對記者說:“優惠還要看情況。對企業貸款要看企業情況,民營企業風險大,肯定需要擔保,而一般國有小型企業也需要擔保。”
-外地銀行在京情況表
名稱 在京規模 優勢理財產品
上海銀行 5家網點 易精靈,日均收益率4%左右
大連銀行 3家網點 金運來,91天,收益率4.7%
南京銀行 6家網點 珠聯璧合,35天,收益率4.9%
江蘇銀行 5家網點 聚寶財富(月贏),42天,收益率4.95%
浙商銀行 3家網點 永樂理財,4.9%
杭州銀行 7家網點 幸福99,102天,6.19%
問題
外地銀行來京看中北京什么?
諸多現象表明,外地商業銀行最近兩年在北京的搶灘擴張正在加速。人們不禁要問:他們看中了北京什么?
有金融方面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說,多個城商行來京,尤其近一兩年浙江廣東等地的城商行來京的比較多,他們掙不掙錢姑且不談,但政治意義卻大于實際意義。南京銀行北京分行客戶經理賈小莉對記者說:“我們進京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未來的目標是在全國各地都有網點,但目前僅在北京有設點。”而浙商銀行北京分行小企業銀行部客戶經理張晉中對記者說:“我們是全國股份制銀行,未來的目標發展就是要像民生銀行一樣在全國各地鋪點做開做大。”
對本地銀行構不構成威脅?
這么多的外地城商行近幾年內紛紛進京,是否會對本地銀行構成威脅呢?記者了解到,在城商行中,上海銀行應該算是很具有實力的銀行,其資產規模緊隨北京銀行之后。在網點建設上,上海銀行已經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四川等中國經濟最具潛力區完成布局。在異地擴張上,上海銀行目前瞄準了北京優質的中小型企業。他們更關注高成長性、行業地位顯著的小型企業。而北京銀行的客戶較多地集中在經營時間較長、資產規模較大和優質資產較多的具有較高行業美譽度的大中型企業。
浙商銀行北京分行小企業銀行部客戶經理張晉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由于我們和國有銀行的定位不同,所以跟他們不存在競爭。我們與北京當地土生土長的北京銀行不同,因為他們專做500萬到3000萬之間這一額度的市場,而我們只做500萬以下的,所以跟他們的業務還是存在差異化的,更別說挑戰和沖擊了。”
-記者手記
外地銀行路在何方?
20世紀末,城市商業銀行作為中國銀行業的新生兒在城市信用社改制背景下應運而生。2003年,約800家城市信用社先后完成城市商業銀行重組改造或實現市場退出,2007年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登陸證券市場。據業內人士介紹,2009年銀監會放寬和簡化了城商行分支機構設立門檻,城商行規模擴張提速。2010年,62家城商行跨區域設立103家異地分支行。
城商行往往將異地擴張視為發展的里程碑。然而,異地擴張并非易事。異地網點在開設初期成本較高、收入較低。據公開信息顯示,三家上市城商行主營業務均集中在本地市場,而在異地的經營業績并不出眾。有調研報告也顯示,中部地區某城商行在省會等中心城市設分行,目前的財務收益不如二三線城市分行。種種跡象表明,城商行未來的擴張之路并不好走,所以積極尋求生路、服務小微、鞏固本地市場才是城商行未來的發展之道。(李小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