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成主力 銀行資產托管破14萬億
中國銀行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商業銀行資產托管規模突破14萬億元,較上年增長49.27%,其中托管規模占市場總規模最高的為銀行理財托管,達到3.89萬億元,超過保險資金、信托和基金。而在所有的商業銀行中,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托管行的托管規模遠超股份制和城商行,占比近八成。
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陳遠年表示:“資產托管業務作為商業銀行一項戰略性業務,具有不占用經濟資本、收入穩定、低成本、資金沉淀穩定、業務協同效應顯著等優勢,使得資產托管業務成為銀行業戰略轉型必由之選。”“而外部經營環境變化和商業銀行戰略轉型,則為資產托管業務快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銀監會創新部副主任楊曉軍在《中國資產托管行業發展報告(2011)》發布會上表示。
上述統計數據同時顯示,截止2011年末,國內18家具有托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實現托管費收入168.02億元。
銀行理財占托管資產大頭
近年來,隨著直接融資市場和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資產托管作為解決信托關系下信息不對稱的第三方中介,地位與作用凸顯。2009年到2011年,18家中資托管銀行的托管資產總規模從3.75萬億快速攀升至14.15萬億,3年間增量超過10萬億元,整體增幅達到277.17%。
其中,銀行理財托管3.89萬億元、保險資金托管2.65萬億元、信托財產保管2.31萬億、證券投資基金托管2.13萬億元、其他資產托管2.01萬億。“這表明我國托管資產的對象和范圍已從證券投資基金、券商理財為主體,逐漸向更加多元化的資產領域發展,其規模發展變化與證券市場關聯度趨于弱化。”招行資產托管部總經理吳曉輝表示。
2009年至2011年,五大國有托管行在銀行理財托管市場占比從六成逐步提升至七成。各行銀行理財托管規模除爭取不具備托管資格的城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外,還嚴重依賴于本行理財產品發售規模和托管轉化程度,后者對五大國有托管行而言在規模總量上具有明顯優勢,并隨著本行存量和新增理財產品托管率的提高,市場份額將更加擴大。多數銀行托管部門人士預計大行集中優勢短期內難以撼動。
和理財產品的飛速發展形成對比的是,近年來,國內證券市場經歷了跌宕起伏,市場規模總量自2010年三季度以后趨于平穩。
但一家股份制銀行托管部總經理表示:“在信貸類資產進入理財資產池和銀信合作重重受限的情況下,銀行理財可以投資的高收益資產等已經很難持續大量增長,托管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率下行和產品期限拉長成為必然方向。”《中國資產托管行業發展報告(2011)》指出,資產證券化推進可能給銀行理財產品發展提供機遇,尤其是央行建議在試點資產方面擴大至中小企業貸款、涉農貸款、信用卡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其中針對平臺貸款的資產證券化,很有可能吸引銀行理財積極參與。
五大行占托管市場近八成
由于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托管行最早獲得托管人資格,在市場發展初期搶占了先機,托管規模總量長期居于市場主導地位。截至2011年末,五大國有托管行的市場占比合計為77.32%。
這其中,工行托管資產余額達到3.5萬億元,市場占比近四分之一。建行、中行、農行托管規模均在2萬億以上,分別占到市場份額的15%左右。交行、招行和興業銀行(601166)托管規模在6000億到8000億元之間;光大銀行(601818)、民生銀行(600016)、中信銀行(601998)、浦發銀行(600000)和華夏銀行(600015)五家托管規模在2000億至5000億之間;深發展、郵儲銀行、廣發銀行、北京銀行(601169)、上海銀行、渤海銀行六家銀行資產規模相對較小。
五大國有托管行在證券投資基金托管市場長期處于壟斷地位,市場占比高達九成以上,但近兩年,以招商銀行(600036)為代表的股份制銀行異軍突起,至2011年末,市場規模突破一成。而基金專戶一對多的推出為股份制及其他托管行在基金公司特定客戶管理托管市場的發展提供契機,到2010年末已經超過三成。
此外,在保險資金和企業年金基金的托管中,五大行也基本占據了主要份額。如保險資金托管中,前三位托管行合計市場份額占八成以上,分別是農行、中行和工行。而企業年金基金托管市場同樣集中在五大行中,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國家電網等大型集團企業對年金托管人資格進行重新統一招標,市場向五大國有托管行集中的趨勢愈加明顯。五大行同時壟斷QDII、QFII類托管市場。
對股份制和其他托管行來說,優勢主要集中在信托資產托管和股權投資基金托管市場中。2011年末,共有9家托管行信托財產保管規模超千億。近三年,股份制及其他托管行的市場總占比基本在50%到55%的區間內波動,在總量上已經超過五大行。
在股權投資基金托管市場中,浦發銀行保持領先地位,2011年末規模市場占比為21.51%,緊隨其后的是招行、工行。截至2011年末,股份制及其他托管行市場總份額已達65.96%。
和這些市場份額相適應的,各家托管銀行之間的托管手續費收入的“馬太效應”依然顯著。規模靠前的5家國有托管銀行擁有全市場八成以上的托管手續費收入,而排名靠后的8家商業銀行僅占全市場托管手續費收入的近4%。(胡蓉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