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或放松房貸平臺貸 銀行審慎對待
李玉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田文會 發自北京
“目前還沒有接到要求放松的確切通知,但放松還是有可能的。現在有五類平臺貸已開始做了,比如在建工程和一些重點項目。”針對近期監管部門可能放松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信貸政策的傳聞,某大行公司部房地產處的人士6月14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是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銀監會新聞處相關負責人求證,該負責人表示:“我沒有聽說”。而一家股份制銀行的信貸管理部總經理尚先生卻表示:“我聽說了這事,但我沒有參加銀監會的會議。”
尚先生認為,即使放松政策落地,銀行出于自己的風險考慮,也不會大規模把貸款投放到融資平臺和房地產開發貸。但與尚先生態度截然不同的是,兩位基層行長都表達了對放開這兩個領域的期望。
穩增長松信貸?
此前,監管部門也曾發出寬松的信號。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曾表示,信貸一直都是為穩增長服務的,會否增加放貸規模和調整放貸節奏要看經濟的變化,不能固守任何一個東西。
今年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根據形勢加大預調微調力度,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由于保增長的需要,一些基建項目的審批在加快。
要放開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作為銀行業的風險管理部們負責人,尚先生并不贊成這種做法。他指出:“一些項目的建設,國家要上馬那就財政拿錢,為什么要銀行拿錢,如果貸款再大規模投放,銀行壞賬又會一大堆。”
出于風險考慮,尚先生也認為,即使監管部門有政策出來,銀行也不會把貸款大規模投向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領域。“除非強制性要求,商業銀行法規定,直接干預銀行放貸是違法的,但間接干預很多,地方政府三天兩頭叫行長去開會,你不放貸就把存款取走。”尚先生還認為:“房地產貸款放松應該主要是保障房和個人按揭貸款,商業開發貸放開可能性不大。貸款能不能放出去是兩方面決定的,一方面看是否有需求,另一方面是看銀行能不能放。”
在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方面,確實有放松的跡象。6月8日,銀監會制定的 《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 (試行)》中明確將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權重統一規定為50%,去年該辦法征求意見稿中規定的二套房貸風險權重為60%。
二套房貸款獲得和首套房同樣的待遇,這個小小的口子放開對樓市的作用也不容小視,加上資產證券化的啟動,銀行將會獲得巨量的資金用于擴容信貸。
基層行長呼吁放開
同為銀行業人士,某國有大行西北部地區的一家支行行長則表示:“房地產項目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審批一直都很嚴。房地產項目我們報了很多,省分行一直都沒有批下來,地方融資平臺也是,報了一個項目,三個月都還沒消息。”
該行長還表示,據他所知,他所在的省會城市地方政府今年的投資大約在500億,財政支持一部分,發債解決一部分,其他多數還是靠銀行解決。
此外,上述行長透露,現在因政策限制,客戶營銷受到很大影響,信貸團隊的壓力也非常大。站在他們的角度,他希望房地產貸款和地方融資平臺的貸款都能放開。
和銀行行長的期望相比,基層政府部門負責人對此的愿望就顯得更加強烈。西部一位縣委書記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過:“今年下半年,我們縣級的地方融資平臺就不讓做了。銀行貸款太難了,保障房除了任務要求的,我們都不敢擴建,主要是沒錢。”
成都某銀行一支行副行長也坦言:“放開的話我們基層的日子也好過點,但目前我們還未得到放開的消息。之前,都是按照銀監會和總行的要求在做,現在支行沒有審批權限,房地產貸款要到省級分行審批,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權限已經收到總行了。”
據他介紹,該行成都地區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并未完全停止:“根據項目的現金覆蓋率,一些平臺貸優質項目還是在支持,對于一些要求風險控制的項目,我們也開展了風控措施。房貸方面主要是支持剛需。”
關于放開監管的解釋,另一國有大行總行研究部門的人士表示:“我認為監管部門放松管制是必要的,更多從市場的角度,把選擇判斷權下放到銀行。現在,銀行本身自我約束是比較強的,以前搞一刀切不太可取,現在如果完全放開也不太妥。”(田文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