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黨委委員 周慕冰
人民網北京6月12日電(記者 曹華)今日,銀監會在福建泉州召開全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科學發展現場會,全面啟動實施“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陽光信貸”和“富民惠農金融創新”三大工程。
銀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周慕冰出席會議,他表示,實施“三大工程”就是要通過推動服務網絡多元化、手段多樣化,使金融服務觸角延伸到鄉村、社區,貼近到農戶;通過全面實行信貸過程公開化管理,提高信貸業務透明度,提升貸款公平性和可得性;通過建立全面的創新體系,順應市場變化和“三農”需求,開發“量體裁衣”式的金融服務產品,提高客戶需求滿足度。
“三大工程”要適應農村金融多元化、多層次特征
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農村經濟已步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村經濟結構加速調整、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和各項產業協調發展的重要時期,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因此產生重大變化,呈現出多元化和多層次的特征。原來單一的信貸需求正在轉變為包括存款、貸款、結算、理財、代理等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原來圍繞傳統農業生產為主體的資金需求正在轉變為擴大再生產、消費、教育等結構性資金需求;原來單純尋求金融服務正在轉變為對金融知識、金融產品、市場信息等綜合化信息需求。
周慕冰表示,這些變化給做好新時期農村金融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期待。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與“三農”同根、同源、同成長。要從戰略、組織、機制、產品、服務和渠道等方面入手,精耕“三農”市場;要通過實施“三大工程”著力構建與“三農”緊密互動、互惠共榮的新型客戶關系,全面支持“三農”科學發展,提高客戶滿意度、貢獻度和忠誠度;緊緊抓住客戶需求,抓住金融產品創新和人才,讓農民獲得貸款更容易,辦理業務更便捷,服務費用更優惠,把“三大工程”打造成為真正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三大工程”有利于穩增長、擴內需
當前我國正面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國內經濟下行加大的壓力。而擴大國內需求的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難點在農民。
據銀監會資料顯示,目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占銀行業的33%,農戶貸款余額占銀行業的77%,縣域機構網點占銀行業的60%,尤其是在解決金融機構空白鄉鎮問題上貢獻率高達76%。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農村金融仍然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環節,不少地區結構性和區域性“貸款難”問題仍然比較普遍。周慕冰說,實施“三大工程”,將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提升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科學發展的金融服務水平,更好地支持 “三農”發揮在擴內需、惠民生、保增長、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讓廣大農村百姓享受更加陽光周到便捷的金融服務。
銀監會表示,將要求各地監管部門、農村信用社省聯社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結合地區和機構情況組織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加強跟蹤指導,加大經驗交流和推廣力度。要科學兼顧便民服務、金融創新和風險防范的關系,前瞻預判風險,做好風險監測,強化風險控制,確保“三大工程”順利實施。(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