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行將在農村設500個金融自助服務點
重慶晚報訊 農村似乎一直被金融行業當成容易被遺忘的角落,但是重慶農商行卻把這個市場當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把銀行開到了農民的家門口,設立全市首個“便民金融自助服務點”,受到村民的普遍歡迎。
“在農村設點的成本壓力很大,資金流動率也不高……”農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行政村一直是金融機構網點設置的盲區。一個傳統的營業網點,一年的運行成本是40萬元,但村民主要辦理的業務是余額查詢、小額存款、取款、繳費等業務,利潤寥寥無幾,入不敷出。
對于城區市民來說,有一臺自助ATM機就能解決存、取款問題,但這個看似很普遍的東西在農村市場普及卻有難度絕大多數村民習慣于使用存折。對此,重慶農商行經過多年的調查摸底,總結出了農戶金融消費需求的五大特性:愛用存折,掛失率高,賬目易混淆,小額取款多,電話費、電費仍習慣于到柜臺繳納。
重慶晚報記者在綦江區東溪鎮龍井村看到,便民金融自助服務點很“袖珍”。占地不過兩三平方米,設備操作類似ATM機,可以存款、取款、賬戶查詢、轉賬、繳費等,不同的是可以使用存折,還可領取國家發放的各種補貼。在這里,單筆業務金額不超過3000元,當天累計不超過5000元,基本能夠滿足當地農戶需求。
“以前取幾十塊錢就要跑到20公里外的鎮上去辦,來來回回耽誤半天時間,車費就要花七八塊,現在家門口就有銀行,方便多了。”龍井村一位村民興奮地說。
據重慶農商行介紹,由于農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務點”廣受歡迎,截至2012年3月底,已在全市210多個行政村設點,累計交易84萬筆,交易金額約3.5億,服務輻射了近300萬偏遠地區的農民,預計到今年三季度末,設點數量將增至500個。(陳寒星 畢克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