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不佳 央行降息預期增加
由于經濟數據超出市場預期持續不佳,市場對央行再度實施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的預期大大增加。昨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要求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基本取向,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優化信貸結構,更加注重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而此前,高層提出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然而,面對企業信貸需求減弱,下調存款準備金“放水”的作用受到學者的質疑,市場認為央行很可能動用利率工具來進行下一步的寬松政策。
后續促增長措施或出臺
今年以來,宏觀經濟數據明顯走弱。根據國家統計局等相關部委公布的4月份投資、消費、工業增加值、金融、用電量、外貿、汽車銷量等經濟數據來看,我國不但沒有出現季節性回暖,甚至更加疲軟,引發了市場普遍的擔憂。在經濟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政策微調已經啟動,但目前仍難言市場完全好轉。
由于投資、消費以及出口擴張放緩,工業增加值增速大幅回落。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回落至10%以下,比3月份回落2.6個百分點,為2009年6月份以來最低水平。此外,4月份進出口數據也略低于預期,信貸增長方面也不及預期。由于房地產主導的投資及消費需求擴張放緩,導致企業及居民信貸意愿不強,從而4月信貸數據僅有6800億元左右。當前實體經濟需求放緩,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對信貸增長影響有限。
在經濟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政策微調已經啟動。國務院表示,要貫徹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貨膨脹預期三者的關系,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發布的最新報告,將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從9.0%下調至8.5%。喬虹表示,中國第一季和4月份的經濟數據大幅弱于預期,且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放松遲于預期。
中信建投也分析認為,5月是一個關鍵的時間窗口,未來有可能出現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回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環比回落、資金成本下降、美元升值、出口繼續探底的“僵局再平衡”格局。“在變局過程中,政策仍存在超預期的可能。從5月12日央行公布下調準備金的動作來看,決策層對二季度經濟加速下滑有所應對,可能會緩解市場對經濟加速下行的擔憂情緒。”
預期降息促信貸需求
對于目前的經濟下滑,國信證券分析師表示,由于需求疲軟,企業盈利能力不斷下滑,邊際資本回報率的下降速度快于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降速度,因此“邊際資本回報率高于金融機構貸款利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也大于金融機構籌款利率和費用率的總和”這個借貸行為發生的條件正在消失。“不解決這個問題,新增信貸收縮,穩健貨幣政策也就無從談起。要保證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改善信貸投放的能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就要加快貸款利率的下降速度,而降息無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從資本市場的表現情況來看,降息也似乎迫在眉睫。“我們看到,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一年期國債收益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年期企業債收益率、十年期企業債收益率在近期紛紛創新低。這與我們前期‘降息條件已成熟’的判斷相符,預計未來幾周內將看到首次降息的發生。”國信證券分析認為,未來幾周降息幾率大增。
喬虹也預計,年內中國將有兩次存貸款利率下調,每次25個基點;人民幣匯率升值步伐可能亦會暫停。這是因為通脹回落及就業市場疲弱超預期,管理層可能會很快傾向于政策放松。
不過,上周央行實施年內第二次降準后,通過公開市場凈回籠資金640億元,結束了此前連續七周凈投放格局。周二,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展了600億元28天期限正回購操作,由于本周公開到期資金僅有120億,因此已提前實現凈回籠480億元。近期央行將通過正回購操作來回收流動性的動作,似乎與市場的預期有也有所出入。
日前,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也呼吁表示,今年應通過下調貸款利率和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來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推動經濟增長。陳東琪表示,當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升幅低于3%時,應下調存、貸款利率。他還稱,預計到6月份,CPI較上年同期升幅將回落至2%-2.5%,今年下半年通貨膨脹率將保持下降趨勢。(黃倩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