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行發力人民幣跨境業務
“銀行間流動性緊張的狀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更為嚴峻的是,從去年開始銀行持續出現存款流失的現象。而前段時間外資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巨虧的負面新聞,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客戶的流失。”
“取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手續費。”近期,多家外資銀行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方面推出的一些優惠促銷活動引發了市場對這些外資銀行目的的猜測。“自中國開展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以來,外資銀行就一直較中資銀行表現得更為積極。近期,中國政府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意圖相當明顯,更采取了一些較大的推進舉措,因此外資銀行也是借機拓展人民幣相關的業務。”一位銀行業內分析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攬存并非主要目的
匯豐中國日前在其官網發布公告,自2012年5月2日起,開始展開為期3個月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促銷活動,企業客戶通過該行成功辦理匯往匯豐銀行香港賬號的人民幣跨境匯出電匯即可享受手續費免費。匯豐方面說明,由于匯到香港屬于海外匯款,所以在匯款過程中可能會有中轉行收取費用的情況,但是匯豐中國作為匯出行的手續費全免。之前此項費用的收費標準是收取匯出金額的1%。手續費加120元的電報費,最低不低于220元,最高不超過920元。
除了匯豐之外,恒生銀行、東亞銀行在內的多家外資銀行均在近期對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方面有類似舉措。由此,外界開始紛紛猜測外資銀行高調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上做文章的意圖。攬存,成了外界對外資銀行此舉的普遍看法。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不要說外資銀行,中資銀行都普遍存在著較大的攬存壓力。銀行間流動性緊張的狀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更為嚴峻的是,從去年開始銀行持續出現存款流失的現象。而前段時間外資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巨虧的負面新聞,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客戶的流失。”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免除手續費以此來吸引更多的進出口企業在該銀行開戶,在客觀上的確能一定程度地吸收一些存款。不過,這顯然不是外資銀行免除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手續費的主要目的。”
一位外資銀行內部工作人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方面,國家從起先的允許部分出口商參與到所有出口企業開放,也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企業可以成為銀行的客戶,各家銀行自然會抓住其中的機遇。”
外資銀行成排頭兵
其實,一直以來在與人民幣國際化相關的各項業務層面,外資銀行往往都比中資銀行要更為積極,甚至更多時候處在了領頭羊的地位。與其猜測甚至質疑外資銀行以優惠措施拓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意圖與目的,不如問一問為何其中恰恰缺少了中資銀行的身影?
“一方面,匯豐、花旗等外資銀行的確在涉及跨境業務方面較絕大多數中資銀行有著更多的優勢,無論是業務操作的經驗還是網絡布局方面的優勢。因此,很多企業客戶在涉及跨境或海外資金往來等業務時往往會找一家外資銀行。”上述分析人士進一步表示,“另一方面,也是外資銀行在境內經營難度明顯大于中資銀行,因此一旦有某個業務領域是其可以大展拳腳的,外資銀行自然會更加注重。”
5月11日,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香港完成了10億元的“點心債”發行工作。而就在前不久的4月13日,法興中國也在香港發行了5億元的“點心債”。自從中國政府允許境內企業及機構可以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開始,外資銀行就對發行“點心債”表現出極濃厚的興趣。法興中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我們希望更多地參與到人民幣債券發行中。”
除了機構本身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外資銀行現在也積極幫助其企業客戶赴港發債,從而拓展自身的業務。“不可否認,中資銀行在這些業務方面較外資銀行的確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人民幣國際化絕對需要國際化的中資銀行來打底,而并非在國際化的業務方面一味地跟風。”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