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市險企過半虧損 泰康人壽償付能力逼近警戒線
按照保監會的要求,100余家非上市保險公司的2011年年報已于五一前夕統一亮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已經發布年報的101家非上市保險公司(不包含商業養老保險公司以及未建設官網的豐泰保險和剛成立的長江財險)的相關經營業績進行了統計,透過這些年報,我們發現2011年非上市保險公司的日子并不好過!
數據顯示,101家非上市保險企業(其中壽險49家,產險52家,下同)中僅46家實現了盈利,而虧損面則超過五成;此外,受資本市場影響,多家公司償付能力出現下降,其中,天安保險、嘉禾人壽、都邦保險等三家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屬于明顯不足;而像泰康人壽這種大公司,償付能力也出現下滑,泰康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2011年底跌至151%,逼近監管II類公司150%的警戒線。
凈利潤
僅46家盈利合眾人壽巨虧8.99億元
2011年年報顯示,在A股上市的四家保險企業中,中國人壽(601628)實現凈利潤183.31億元;中國平安(601318)實現凈利潤194.75億元;中國太保(601601)凈利潤83.13億元;新華保險(601336)凈利潤27.99億元。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與上市保險公司動輒數十億,甚至100多億元的靚麗業績相比,100多家非上市險企的日子似乎并不好過。統計顯示,101家非上市保險企業中僅46家實現了盈利,而虧損面則超過五成;其中,壽險公司盈利17家,產險29家,產險公司盈利狀況明顯好于壽險公司。
從整體數據看,壽險方面,49家壽險公司中,17家實現盈利的壽險公司在2011年合計約凈賺36.76億人民幣,與上市保險公司——中國太保旗下的太保壽險2011年的31.75億元的凈利潤大致相當;與此同時,32家虧損的壽險公司合計虧損總額則高達70.98億元;財險方面,在納入統計的52家財險公司中,實現盈利的29家公司合計盈利為47億,而另外的23家虧損財險公司的虧損總額為20.5億。
整體來看,46家賺錢的非上市保險公司的凈利潤之和為79.36億元,僅大致與上市的中國太保2011年的凈利潤相當,由此可見非上市險企與上市險企的業績差距之懸殊。
具體到單個公司上,壽險公司方面,泰康人壽、太平人壽、友邦保險三家公司盈利居前,凈利潤分別為8.6億元、6.76億元和5.8億元;而虧損最多的是合眾人壽,虧損8.99億元,此外,虧損較大的還有:華夏人壽虧損7.6億元,長城人壽虧損5.5億元,人保健康虧損4.8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仍有幾家成立達到10年的壽險公司到去年也未能擺脫尷尬,如中德安聯人壽成立于1998年,去年虧損1.75億元;金盛保險成立于1999年,虧損1.9億元;天安人壽成立于2000年,去年虧損1.7億;中荷人壽成立于2002年,去年虧損1.08億;光大永明人壽成立于2002年,虧損3.07億元。
與此同時,大多數的壽險公司2011年的凈利潤較2010年出現了下滑,如泰康人壽2011年的凈利潤為8.6億,2010年的凈利潤為16.1億,同比下滑了46.5%。
財產險公司方面,大地保險、陽光財險、國壽財險盈利位居三甲,凈利潤分別為7.4億元、6.16億元和4.2億元。雖然財險公司整體的盈利要好于壽險公司,但是部分財險公司的凈利潤也出現了下滑,如華安保險2010年的凈利潤為4.17億,而2011年華安保險的凈利潤下滑到了2.68億;國壽財險2010年的凈利潤為6.19億,而2011年的凈利潤則下滑到了4.2億。
償付能力
天安、都邦等三家險企償付能力明顯不足
2011年大多數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都出現了下滑,而很多公司將其歸結為資本市場不理想,。其中,泰康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較2010年的175%下降24%,至2011年的151%,逼近監管II類公司150%的警戒線。對此泰康人壽表示,2011年償付能力下降,主要是受公司業務發展、資本市場波動及股息分配的影響。
統計顯示,有三家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明顯不足,分別是天安保險、嘉禾人壽和都邦保險,其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是51.56%、-86.21%、-37%。
嘉禾人壽在其年報中表示,2011年末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為-86.21%,較2010年末下降了157.47個百分點,公司償付能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受公司業務發展和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該公司已經在2011年2月與農行達成了增資協議,若農行的增資完成后,其償付能力充足率將達到150%以上,但目前農行的增資仍在審批過程中。
天安保險(也稱:天安財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由2010年底的108%下降到2011年底的51%。該公司對此解釋稱主要是該公司在2011年加大了對未決案件的清理、投資收益大幅縮水,以及按照編報規則未計入買入的2.3億元返售金融資產。為了解決償付能力問題,天安保險計劃在2012年6月底之前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進行增資20億。
都邦保險2010年的償付能為充足率為-61%,雖然2011年已經上升到-37%,但該公司仍屬于償付能力不足的公司。該公司稱,主要是承保盈利和投資收益增加了實際資本,而導致其償付能力充足率上升。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有幾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十分危險”,幾乎貼著100%的監管紅線。如人保健康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7.15%,中郵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1.18%,長安責任保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0.05%等。
中央財經大學的郝演蘇教授認為,大多數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都出現下滑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保險公司的高速增長,雖然2011年的保費較往年的增長放緩了,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速度,二是股東注資乏力,三是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不理想等。
在2011年,大多數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對此,郝演蘇教授認為,去年國內大約有80%左右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出現了問題,2003年的償付能力體系已不再適應現在的發展。對此他建議對償付能力采取分類監管的方式,對不同的企業用不同的監管方式,對不同的產品用不同的監管方式。
數據顯示,2011年保監會批準66家保險公司增資900億元、15家公司發行次級債600.5億元。而就在4月28日,保監會批準平安人壽發行90億10年期次級債。
某再保險公司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整個保險行業的融資規模應該要小于去年。這首先是因為保險行業的保費增長沒有那么快,另一方面股市也開始回暖,保險公司投資收益也開始好轉。他預計今年保險公司增資和發債都會出現,但總量應該沒有去年那多。
信息披露
中華聯合、幸福人壽年報仍未露面
根據保監會在2010年發布的《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要求,非上市的保險公司應該在每年4月30日前發布其上一年度的年報,開業后經營不滿一年的保險公司可以不發布其上一年度的年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成立比較久的保險公司中還有中華聯合和幸福人壽的年報仍未進行披露。
據中華聯合內部人士介紹稱,中華聯合已經向保監會報告暫時不會發布其年報。對此,中華聯合官網解釋稱,公司正在進行重組,等其重組完成之后再進行披露,而其沒有發布2010年報也是同樣的解釋。
而幸福人壽在官網上給出的解釋稱,由于該公司聘請的外部審計機構對公司年度審計工作尚未完成,根據《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保監會令[2010]7號)的規定,該公司2011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延遲至2012年5月28日前披露。
投資損益
投資收益下滑:合眾人壽投資虧損1.5億
2011年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率為3.6%,僅僅比銀行一年期定存3.5%高了0.1個百分點,由于股市和債券市場表現不理想,很多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較2010年出現了下滑。
華安保險2011年的保險業務收入為49.3億,2010年的保險業務收入39.9億,同比增長了25.06%。在保險業務大幅增長的同時,其投資收益卻是大幅縮水,在2011年的投資收益為2.2億,而2010年的投資收益為9.7億,同比縮水了340%。
而天安保險也在其年報中解釋稱,由于證券市場波動較大,該公司投資收益大幅縮水,年末投資業務虧損2.2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5.23億元。
雖然大多數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合眾人壽的投資收益卻是“負數”,據其年報顯示,該公司2011年的投資收益虧損1.5億,而2010年的投資收益為8.5億,相差近10億。
并非所有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都出現了下滑,也有部分公司的投資做得還算不錯,如人保壽險等險企的投資收益有所上升。2011年人保壽險的投資收益為89.4億,而其2010年的投資收益為76.7億,如果不考慮保費增長的變化因素,該公司的投資收益同比上漲了16.5%。
某險企的投資人士曾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表示,2011年保險公司的保費表現不太好、股市表現不好、債券市場表現也不好,這三種情況卻恰恰是與保險公司關系最大的三個方面。“平常年份很難遇到一起的,而在2011年卻這三種不利因緣都出現了。”他估計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保險股都會出現投資機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