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銀行同業渠道創造M2一度超外匯占款
規模日益龐大的銀行同業業務不但逃避了監管,更對貨幣創造產生明顯擾動。
昨日,央行在其發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以“商業銀行同業業務與貨幣創造”為題,專門闡述銀行同業業務在貨幣創造鏈條中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所謂同業業務是商業銀行之間及其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往來行為,主要包括同業拆借、同業存放、買入返售(賣出回購)、同業借款等。
“近年來,中國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發展迅速,對貨幣供給也產生了直接影響?!毖胄蟹Q,2013年以來,通過同業渠道創造的M2一度僅低于人民幣貸款,高于外匯占款。
一直以來,從中國廣義貨幣M2的來源看,貸款和外匯占款是兩個主要渠道。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或購買外匯時,其資產方在增加“貸款”或“外匯占款”的同時,負債方會相應增加(記錄)“人民幣存款”。由于存款計入M2,就會直接增加貨幣供給。
“以往運用貸款和外匯占款變化可以較為準確地預測貨幣總量變化?!毖胄蟹Q,但近兩年受同業業務快速發展的影響,貨幣創造渠道發生了一定變化,其背后掩藏的問題也較為復雜。
一位國有大行資產負債部人士解釋近年來銀行同業業務激增原因時稱,一方面大銀行資金實力雄厚,另一方面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具有強烈的資金需求,因此在金融機構合作模式上,就形成大銀行批發資金,小銀行利用融入資金再向自身客戶提供融資的分工合作格局。
當小銀行在流動性緊張時,其吸收的同業存款主要用于自身流動性保障,而在流動性寬裕時,小銀行又在全國各地找機會,開展資金運用。但銀行層面的這種業務創新,一旦形成規模之后就給貨幣創造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央行將商業銀行通過同業業務創造貨幣的渠道稱為“同業渠道”,依照交易對手方的不同,又可進一步分為非銀行同業渠道和銀行同業渠道。
非銀行同業渠道指商業銀行向非存款類金融機構融出資金,交易對手包括商業銀行表外理財和保險(放心保)公司等,此時在資產方會記錄為這些機構欠銀行的債權(與貸款類似),同時在負債方則會記錄(派生)為其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同業存款),這樣也就增加了全社會貨幣供給。
銀行同業渠道指商業銀行實際上向非金融企業提供了類似于貸款的融資,但是通過一定的會計操作,將這些業務在資產方記錄為同業資金運用科目(不計入貸款),在負債方記錄(派生)為非金融企業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從而實現了貨幣創造。
“由于商業銀行同業業務易受季節性因素、流動性水平以及監管政策等影響,波動較大,導致M2 的穩定性受到影響?!毖胄凶蛉赵谏鲜鰣蟾嬷羞€列出了銀行同業業務存在的兩大類主要問題。
具體來看,部分機構在開展同業業務中也存在操作不規范、信息不透明、期限錯配較嚴重和規避監管等問題;部分商業銀行還利用同業業務開展類貸款融資或虛增存款規模,加大了流動性管理和風險防控的難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的效果。
央行稱,下一步,應進一步完善同業業務管理制度?!翱煽紤]把更多信用創造活動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防止金融部門出現過度加杠桿和順周期波動”。
(章文貢)
相關新聞
更多>>